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胡世平,一辈子扎根金融事业

©原创 2021-04-01 21:18

胡世平

      我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经历,这一辈子除了学习、参加革命,更多的是将精力用在了她热爱的金融事业上。

这是94岁高龄的胡世平见面对记者讲的。她是工商银行丹阳支行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她编纂的《丹阳市金融志》、撰写的《惠农银行币研究》、参与编写的《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以及货币研究论文等,都为下一代金融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受父亲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胡世平出生在连云港灌云县的一户家庭。母亲不识字,却主张儿女们一定要读书上学,要有文化。由于她家地处偏僻,没有学校,父母就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先生来教学。在这个私塾里,她断断续续读了十年书,直到1940年,日军入侵中国经常下乡扫荡,才被迫停课。

1940年,灌云县四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她的父亲胡子正被委任灌云县四区东门河西岸合成乡乡长,率领全乡民兵,配合区中队武装及灌东独立营,与东门河对岸伪71旅把守的日伪据点相对持多年,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受父亲的影响,胡世平和她的兄弟姐妹也陆续加入抗日革命的队伍中。1944年,胡世平进入抗日根据地淮海区东灌沭边区中学学习,由于表现突出,同年她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胡世平进入灌云县政府财粮局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接触会计工作,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指挥部电讯队招收电讯学员,她报名参加,成为一名解放军。

最热爱的是金融事业

1948年8月,胡世平从电讯队被抽调到苏北军区司令部通讯科,跟着老会计学习财务工作,这为她日后扎根金融事业奠定了基础。1954年,她转业到地方工作,第一站是镇江市建设银行。由于是随军家属,当丈夫工作变动时,他们只能举家搬迁。胡世平在地方组织部、妇联等部门工作过,但她热爱金融工作,最终还是申请到地方财政部门工作。

1976年5月,胡世平一家在丹阳定居。她经历了财政、银行职能划开,人行农行分家,人行工行分家等改革。1984年,退居二线的胡世平受聘江苏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调研员,参加省政府调查组,两次去苏北沭阳、徐州地区调查研究,同时参加“江苏省第三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调查研究,为省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参考。1987年,胡世平在工行办理了离休手续。

离休后的胡世平并未休息。1988年,她接受主编《丹阳市金融志》的任务,在没有现成资料的情况下,通过制订编目、搜集资料、分类整理、考证核实、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历经5年,克服困难,最终完成28万余字的《丹阳市金融志》,为下一代金融工作者提供了丹阳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全档。

胡世平对钱币有一定研究,丹阳钱币学会成立后,她又积极参与货币研究,对茅山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证券发行的“抗币”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1942年新四军在苏南敌后根据地丹阳延陵地区成立的惠农银行发行了惠农银行币,为此撰写了10.3万字的《惠农银行币研究》一书。她同时还参加《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第一分册编委会,参与编写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货币》。

2019年,她编写的《货币研究》出版。

热爱学习,热心公益

离休后的胡世平还担任了工商银行丹阳支行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近10年。她经常组织老同志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组织老同志外出学习考察。她自己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离休后不仅参加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经济单科金融专业的学习,还坚持在丹阳市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国画、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并且她的书画作品多次获奖。

热爱学习,也热心公益。胡世平每天保持着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得知张家口地区、汶川、玉树等地发生地震,她主动捐款;看到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她主动捐款;得知贫困学子需要帮扶,她捐资助学;看到大家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她主动捐款……此外,对苏北革命老区及周边困难人群,她也经常伸出援手,扶危济困。她先后助困金额达10余万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位老党员,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参与过解放战争的老人,胡世平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她感慨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中国人真正扬眉吐气了,“我也备受党和国家的关照,享受离休待遇,生活幸福美满”。对年轻人,她嘱咐道,希望年轻人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学好本领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全媒体记者 王小月)

编辑:缪小兵



58

胡世平

      我没有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经历,这一辈子除了学习、参加革命,更多的是将精力用在了她热爱的金融事业上。

这是94岁高龄的胡世平见面对记者讲的。她是工商银行丹阳支行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她编纂的《丹阳市金融志》、撰写的《惠农银行币研究》、参与编写的《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以及货币研究论文等,都为下一代金融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受父亲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胡世平出生在连云港灌云县的一户家庭。母亲不识字,却主张儿女们一定要读书上学,要有文化。由于她家地处偏僻,没有学校,父母就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先生来教学。在这个私塾里,她断断续续读了十年书,直到1940年,日军入侵中国经常下乡扫荡,才被迫停课。

1940年,灌云县四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她的父亲胡子正被委任灌云县四区东门河西岸合成乡乡长,率领全乡民兵,配合区中队武装及灌东独立营,与东门河对岸伪71旅把守的日伪据点相对持多年,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受父亲的影响,胡世平和她的兄弟姐妹也陆续加入抗日革命的队伍中。1944年,胡世平进入抗日根据地淮海区东灌沭边区中学学习,由于表现突出,同年她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胡世平进入灌云县政府财粮局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接触会计工作,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指挥部电讯队招收电讯学员,她报名参加,成为一名解放军。

最热爱的是金融事业

1948年8月,胡世平从电讯队被抽调到苏北军区司令部通讯科,跟着老会计学习财务工作,这为她日后扎根金融事业奠定了基础。1954年,她转业到地方工作,第一站是镇江市建设银行。由于是随军家属,当丈夫工作变动时,他们只能举家搬迁。胡世平在地方组织部、妇联等部门工作过,但她热爱金融工作,最终还是申请到地方财政部门工作。

1976年5月,胡世平一家在丹阳定居。她经历了财政、银行职能划开,人行农行分家,人行工行分家等改革。1984年,退居二线的胡世平受聘江苏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调研员,参加省政府调查组,两次去苏北沭阳、徐州地区调查研究,同时参加“江苏省第三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调查研究,为省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参考。1987年,胡世平在工行办理了离休手续。

离休后的胡世平并未休息。1988年,她接受主编《丹阳市金融志》的任务,在没有现成资料的情况下,通过制订编目、搜集资料、分类整理、考证核实、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历经5年,克服困难,最终完成28万余字的《丹阳市金融志》,为下一代金融工作者提供了丹阳金融事业发展的历史全档。

胡世平对钱币有一定研究,丹阳钱币学会成立后,她又积极参与货币研究,对茅山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证券发行的“抗币”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1942年新四军在苏南敌后根据地丹阳延陵地区成立的惠农银行发行了惠农银行币,为此撰写了10.3万字的《惠农银行币研究》一书。她同时还参加《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第一分册编委会,参与编写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货币》。

2019年,她编写的《货币研究》出版。

热爱学习,热心公益

离休后的胡世平还担任了工商银行丹阳支行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近10年。她经常组织老同志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组织老同志外出学习考察。她自己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离休后不仅参加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经济单科金融专业的学习,还坚持在丹阳市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国画、计算机、英语等课程,并且她的书画作品多次获奖。

热爱学习,也热心公益。胡世平每天保持着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得知张家口地区、汶川、玉树等地发生地震,她主动捐款;看到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她主动捐款;得知贫困学子需要帮扶,她捐资助学;看到大家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她主动捐款……此外,对苏北革命老区及周边困难人群,她也经常伸出援手,扶危济困。她先后助困金额达10余万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位老党员,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参与过解放战争的老人,胡世平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她感慨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中国人真正扬眉吐气了,“我也备受党和国家的关照,享受离休待遇,生活幸福美满”。对年轻人,她嘱咐道,希望年轻人要好好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学好本领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全媒体记者 王小月)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