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来种树忙,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我们植树是为了给后人留下青山绿水,而我们今天拥有的满目苍绿自然也多有前人栽种留下。乘凉不忘栽树人,带着这样崇敬的心情,小编来到了“天下第一江山”——镇江北固山,此行无他,专为瞻仰中山纪念林。中山纪念林塔位于北固山中峰,立于1930年3月12日,塔基为正方形,大理石、混凝土结构,高3.56米,碑身刻有“总理遗训”:
职责所在,小编混圈无数,于是一梭子北固山中山纪念林图片发将出去,这一发不要紧,有一个很高很大很上的群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知识链接】
左公柳
清同治四年(1865),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同治十年(1871),沙俄复侵占新疆伊犁。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4月,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进军新疆,光绪三年(1878),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左宗棠率军进疆时,命令军队沿途栽柳,绵延数千里,人们呼为“左公柳”。
行道树之始
西魏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韦孝宽,发现土台容易崩塌,维修费时费力,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这一做法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备受推崇。据载,这也是我国种植行道树之始。如今,槐树已被确定为西安市树。
“公主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知识链接】
东坡由来
苏轼从小喜欢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树满松冈。”谪居黄州时在城东山坡开荒种地,谓之“东坡”,亲手种植了柳、桑、枣、栗等树。他还把种树的实践体会写成了《种松法》,对于何时下种,何时采果,怎样育苗和管护等等娓娓道来。在他两任杭州知州时,都曾在湖边筑堤种芙蓉、杨柳等树,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柳州种柳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在自嘲诗中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他还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对种树有更具体的描述:“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对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种植树木花草的事迹均有记载。
【知识链接】
“轩辕柏”
陕西省黄帝陵“黄陵古柏”,又叫“轩辕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至今耸立在桥山脚下的轩辕庙内,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经历了5000余年的风霜,至今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树围号称“七搂八鳰半,疙里疙瘩不上算”,英国人称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隋炀帝为柳赐姓
隋炀帝下扬州时曾诏谕民间在运河两岸栽柳,还赐柳树姓“杨”。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植树皇帝”
朱元璋一登基就诏令天下:“令天下广植。凡民户有田者,须种桑麻,栗枣各二百株。”全国各地植树蔚然成风,据说到朱元璋退位时全国各地栽种树木达几亿株之多。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念念不忘植树造林,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课后小拓展】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全媒体记者 滕建锋 贺莺)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