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产业等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就在3天前的2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春第一会”——镇江市产业强市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已清晰坚定地释放出要以只争朝夕、一往无前的姿态抓好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强烈信号,全市上下都深刻认识到,要坚决把产业强市这个“一号战略”摆在“一号位置”,成为“一号行动”,今年的关键是“突破”,以产业兴旺拉动我们的城市兴旺。
面对两个“一号”交汇,我市“三农”战线重任在肩,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我市“一号战略”精神,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打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新的一年战鼓催征,激人奋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在重点地区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以来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涌现出赵亚夫、糜林、戴庄经验、白兔样板等一批先进典型、经验,要进一步当好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先进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帮促对象,定期监测评估,适时优化调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并分类优化调整,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上,全面深化重点地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确保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掉队。
2019年,我市就提前一年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11238户21128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全部双达标。其中,健康医疗、残疾人保障、社会兜底保障、就业、教育保障、产业扶贫、商业保险、消费扶贫等功不可没,对探索形成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春日的白兔镇,处处生机盎然。小小的草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从脱贫迈入了富民篇章,该镇先后建成近7万平方米草莓大棚,为扶贫持续“造血”打好了基础,让经济薄弱村的收入稳定,令建档立卡户笑逐颜开。
在白兔镇白兔村,两栋连栋大棚紧靠在一起,大棚顶上挂着“人社扶贫示范基地”几个大字。40多岁的返乡创业者戴志雨,既是这里的负责人,也是被帮扶农户的“师父”。戴志雨说:“去年7月,我到这里指导建档立卡户栽种草莓。两个大棚有5亩,其中3亩是3名建档立卡户自己种植的。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加上管理和销售上的跟踪帮扶,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让建档立卡户熟悉掌握整个流程技术,真正做到了持续稳定脱贫。
而在离此不远的全国劳模纪荣喜家草莓基地,产业脱贫有序推进,产业富民成果喜人。莓农亩均收入1.5万元不成问题,多的则要高达两三万元左右。
白兔镇扶贫办主任王成告诉记者,白兔镇是以草莓等应时鲜果为主导产业,规模面积达3.3万亩,镇里投入资金,建设连栋、单栋大棚租赁给企业、莓农和建档立卡户种植。通过推广产业富民、兴村、强镇的带动模式,白兔镇人均收入超过了32000元。不仅如此,白兔镇还利用草莓特色产业优势,将草莓苗免费送到和句容结对帮扶的陕西省蒲城县,在当地繁殖种苗并栽种,每年为当地增收数十万元。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市“一号战略”指出,推进产业强市,项目工作、产业提升、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和载体建设等方面要有新突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促进产业兴旺,夯实基础概莫能外。在“金山奖”获表彰的名单中,我们已看到大亚科技、沃得农业机械、恒顺、中储粮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正挺起产业强市的脊梁。
而“一号文件”也明确了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发展活力强,城乡关系比较协调,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条件、有基础,必须要主动履行好“四化”同步发展和探路者的重任,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作出率先示范。
对此,我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我市将坚持用城市化理念规划农业、工业化思维管理农业、市场化手段推进农业,突出本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品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民合作社综合社示范创建,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深化农村产业融合,鼓励引导观光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深入推进丁庄葡萄、扬中河豚、上党清茶、白兔草莓、丹徒香醋等特色镇村建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新年伊始,总投资30亿元的江苏标龙(丹阳)智能制造产业园在丹阳市陵口镇陵口村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正以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来推动着当地乡村振兴。陵口村党委书记蒋朝辉表示,随着标龙产业园项目的有序推进,目前与之相关的皮鞋、服装、机械、铸造、化纤、电气、光电、通讯器械、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的企业纷纷签约入驻,为陵口村的发展增添了无限生机活力。
同样,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党委书记刘树安见证了这些年来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表示,农业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对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对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我市农村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充满了信心。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愁留得住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市将如何谋划、实施乡村建设,让乡村留得住乡愁、让乡亲生活更美好?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和住建部门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5年行动,着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补齐农业农村的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上落细落实。2021年镇江市政府民生实事中也已明确要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成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任务,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等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的利好。
去年,历时3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圆满收官,城乡污水管网覆盖面稳步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取得明显成效,我市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走进京口区谏壁街道雩山村黄丝湾自然村,青山绿水、村居整洁,绿树成荫,墙绘绚烂……清新、整洁、远离城市喧嚣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情不自禁地称赞宜居村庄美如画,江南水乡入梦来。而这只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雩山村党总支书记邱树泉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干群携手的持久战。只有同心同力,不断在提升标准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扎实成效。下一步,村里将实行“支部带动、党员示范”模式,通过“党建+”进一步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正是因为全市上下高效推进乡村建设,高度重视规划,科学编制镇村布局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等,切实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建立机制、制定举措、狠抓落实,以“四治理四提升”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管控、做好引导、强化支撑,才真正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确保蓝图变为现实。(全媒体记者 栾继业 周迎)
编辑: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