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萍

2021-03-10 06:47 镇江日报  

今日镇江讯 市委、市政府年后召开“新春第一会”,释放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强烈信号,也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核心的位置。科技部门如何精准施策、真抓实干,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释放创新活力?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萍接受镇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贯彻大会精神,今年市科技局将围绕“一号战略”,紧扣“融合、培育、支撑”三个关键词,汇聚科技“镇”能量,跑出科技加速度,推动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问:新的一年,科技部门在集聚创新资源,做强“一号战略”引擎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今年市科技局将突出“融合”这一主题,催生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区域融合,深度嵌入南京都市圈,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加强与南京在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有效对接。联合举办首届“南京都市圈(镇江)创新合作大会”,加强创新交流合作,打造都市圈科技创新活动“特色品牌”。加快编制“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推动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深层次对接共享。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探索与南京科技园区共建伙伴园区,更好地承接南京科教和产业溢出,在一体化大格局中集聚资源。二是深化校地融合,我们将在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全面提升校地产学研合作水平。高层次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大院大所百企对接”“院士镇江行”等活动,推动产业需求与创新成果精准对接,架好校地合作“鹊桥”。强化与国内知名高校战略合作,支持八条重点产业链企业与高校共建“校企联盟”,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实现高水平协同创新。三是促进开放融合,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支持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创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动丹佛斯动力系统全球研发中心创建省级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打造“镇舒心”外专品牌,鼓励外国人才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建设“外国人才供需数据库”,力争建设外国专家工作室10家以上、引进外国人才100人左右,促进内外双循环协同发展。

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今年的大会评选表彰了10家科技创新“梦溪奖”企业,下一步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夯实“一号战略”基础上有哪些打算? 

答:今年我们将以“培育”为重点,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围绕我市四大产业集群、八大重点产业链,聚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组织企业实施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瞄准产业研发重大需求,推行“揭榜挂帅”制度,解决一批限制产业发展“难点”问题。瞄准高端环节,组织实施一批“高精尖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助力我市产业提质培优。二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体系,推动各地从“组织申报”向“定向培育”转变,持续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力争全年认定高企350家以上,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和科创板、主板上市企业后备军。三是实施科技企业“育苗”行动,针对科技中小企业特点,设立中小企业科技专项,推广创新券普惠制度,完善“政府+银行+担保+创投”联动机制,帮助各类科技企业融资5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备案国家科技中小企业超800家。加快构建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梯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高质量科创森林。

问:“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强化平台作用,今年科技部门在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厚植“一号战略”土壤上有什么计划?

答:我们将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创新需求,全面提升科技平台载体质效。一是构建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体系,激活存量、做优增量,聚焦特色产业、加快专业发展、实施精准孵化,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考核推动”与“政策拉动”,引导载体优化布局、专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集中资源打造一批重点特色创业社区。二是落实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依托苏南自创区建设,推动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科技园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打造“一区一战略产业”,积极在国家和省争先进位。全力支持官塘创新社区、丁卯科创集聚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等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三是突出新型研发机构内涵式发展,以提升市场化能力为目标,分行业举办多场次“新型研发机构推广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科技龙头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更多联合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积蓄更多养分。(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郑淇元)

编辑:邓宇

33

今日镇江讯 市委、市政府年后召开“新春第一会”,释放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强烈信号,也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核心的位置。科技部门如何精准施策、真抓实干,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释放创新活力?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萍接受镇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贯彻大会精神,今年市科技局将围绕“一号战略”,紧扣“融合、培育、支撑”三个关键词,汇聚科技“镇”能量,跑出科技加速度,推动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问:新的一年,科技部门在集聚创新资源,做强“一号战略”引擎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今年市科技局将突出“融合”这一主题,催生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区域融合,深度嵌入南京都市圈,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加强与南京在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有效对接。联合举办首届“南京都市圈(镇江)创新合作大会”,加强创新交流合作,打造都市圈科技创新活动“特色品牌”。加快编制“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推动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深层次对接共享。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探索与南京科技园区共建伙伴园区,更好地承接南京科教和产业溢出,在一体化大格局中集聚资源。二是深化校地融合,我们将在需求侧、供给侧双向发力,全面提升校地产学研合作水平。高层次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大院大所百企对接”“院士镇江行”等活动,推动产业需求与创新成果精准对接,架好校地合作“鹊桥”。强化与国内知名高校战略合作,支持八条重点产业链企业与高校共建“校企联盟”,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实现高水平协同创新。三是促进开放融合,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支持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创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动丹佛斯动力系统全球研发中心创建省级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打造“镇舒心”外专品牌,鼓励外国人才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建设“外国人才供需数据库”,力争建设外国专家工作室10家以上、引进外国人才100人左右,促进内外双循环协同发展。

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今年的大会评选表彰了10家科技创新“梦溪奖”企业,下一步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夯实“一号战略”基础上有哪些打算? 

答:今年我们将以“培育”为重点,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围绕我市四大产业集群、八大重点产业链,聚焦产业发展关键节点,组织企业实施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瞄准产业研发重大需求,推行“揭榜挂帅”制度,解决一批限制产业发展“难点”问题。瞄准高端环节,组织实施一批“高精尖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助力我市产业提质培优。二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体系,推动各地从“组织申报”向“定向培育”转变,持续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力争全年认定高企350家以上,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和科创板、主板上市企业后备军。三是实施科技企业“育苗”行动,针对科技中小企业特点,设立中小企业科技专项,推广创新券普惠制度,完善“政府+银行+担保+创投”联动机制,帮助各类科技企业融资5亿元以上,力争全年备案国家科技中小企业超800家。加快构建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梯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高质量科创森林。

问:“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强化平台作用,今年科技部门在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厚植“一号战略”土壤上有什么计划?

答:我们将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创新需求,全面提升科技平台载体质效。一是构建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体系,激活存量、做优增量,聚焦特色产业、加快专业发展、实施精准孵化,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考核推动”与“政策拉动”,引导载体优化布局、专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集中资源打造一批重点特色创业社区。二是落实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依托苏南自创区建设,推动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科技园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打造“一区一战略产业”,积极在国家和省争先进位。全力支持官塘创新社区、丁卯科创集聚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等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三是突出新型研发机构内涵式发展,以提升市场化能力为目标,分行业举办多场次“新型研发机构推广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科技龙头企业与省产研院共建更多联合创新中心,为产业发展积蓄更多养分。(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郑淇元)

编辑:邓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