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建好“亚夫团队” 传递精神火炬 秉持“敬业、奋斗、开拓、淡泊名利”理念,胸怀爱民之心,矢志振兴三农

2021-03-02 08:35

今日镇江讯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月26日,他从北京载誉归来,在接受省、市媒体记者集中采访时,赵亚夫激动地说,他将积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向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大的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大地上。

有关这位八旬老人的图文,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屏,镇江市民为他所取得的殊荣欢欣鼓舞、骄傲不已,为他在脱贫攻坚中演绎的感人事迹纷纷予以点赞。我市建有一支阵容强大的“亚夫团队”,入列的一批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传承和弘扬“亚夫精神”,他们让“亚夫精神”在镇江大地上生根开花、茁壮成长,在团结协作和躬身践行中发扬光大。

赵亚夫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

“亚夫团队”为农民致富“点石成金”

早在2017年,在赵亚夫的牵头下成立了亚夫科技工作室,成员包括全市知名农技专家和规模种植户等20多人,主要开展研讨、产学研对接、对外扶贫等工作,围绕高效农业发展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撑。2020年9月,为进一步弘扬“亚夫精神”,培育“亚夫式”农技干部,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镇江市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驻镇院校及地方农技推广机构遴选了220名农技专家组建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根据农业产业类别划分,团队分设粮油组、畜牧兽医组、水产组、蔬菜组等9个产业组,共建立了9个微信工作群,为农业专家和经营主体搭建起交流平台,并通过线上交流、实地指导、技术帮扶等形式为农民开展精准化服务。同时抽调服务团专家与30个典型村、试点村进行挂钩服务,帮助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编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指导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立亚夫科技服务团队目的是培育出更多的“赵亚夫式”的农技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将“亚夫精神”薪火相传、遍地开花、结出果实。这批入选团队的专家不少是与赵亚夫一起共事并能够独当一面的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他们有理念、有经验、懂实践并接地气,具有较强的农业技术和为农服务水平。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芮东明、吉沐祥、束兆林等,由这些知名专家组成团队之后,共同与赵亚夫实施农业规划、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

在三农实际工作中,亚夫科技团队成员由赵老亲自“传、帮、带”,在农技服务上与赵老配合,协助他“搭一把手”,把农业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广阔的农村,为农业做强注入科技动能,为农民致富“点石成金”。据不完全统计,亚夫科技服务团自成立近半年时间以来,已经开展为农科技服务400多人次,开展相关培训30期,培训人次2800多人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150余家,帮助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近300个。

赵亚夫上门传技,指导科学种田。

“亚夫精神”早已融入镇江城市精神

多年来,“亚夫精神”早已融入镇江的城市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亚夫精神”内涵不断丰富,聚焦创业创新创富思想,其核心就在于“爱农敬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淡泊名利”。

“赵老说自己热爱‘三农’,所以他不断去钻研农业工作、农村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所以他就选择到贫穷落后的戴庄去发展有机农业,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径。”句容市天王镇统战委员、戴庄村原书记李家斌与赵亚夫长期交往、一起并肩工作,对赵老十分熟知亲近。李家斌说,当时村干部还不懂什么是有机农业,更不要说普通农民了,赵老不顾年纪大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他开办讲座、下乡科技指导、现场为农服务,向大家宣讲了很多有机农业的好处。即使如今他已经80岁高龄了,但除了开会、出差和讲课之外,他仍然保持一次往返200公里、一周3次左右在镇江市区与戴庄村之间奔波忙碌,下乡为农服务推动乡村发展振兴,设计、探索和实践“戴庄经验”,发展和完善“戴庄模式”。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赵老作为镇江援建专家奔赴绵竹,担任了农业园区的“总设计师”,他同时带了方纪生、王柏生、窦永敏、戴网成等4位获得全国和地方劳动模范称号的镇江农业能人,为当地引进了镇江方面的4个先进种养技术。有一次,赵老从绵竹回镇出了车祸,但他伤一好后又一如既往赴川支持绵竹建设。在四川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四川要想富,留住赵亚夫。”事实也正是如此,绵竹经过灾后重建恢复走上了发展的正轨,当地老百姓至今没有忘记这位帮助他们摆脱灾难影响、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生活的老人,还经常来看望赵老并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有的当地农民如果碰到农业技术问题,仍然第一时间还会想起那位奔忙在绵竹大地上的赵老,并从遥远的大西南打来电话向他讨教如何解决。

赵老已届高龄,但他对于涉及三农方面的新鲜事物仍然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创新发展。大家都知道农业技术是他的强项、拿手好戏,但在经营销售方面赵老原本接触并不多。但是,在戴庄村、茅山老区以及其他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中,他依然积极去接触并涉足广阔多变的市场之海,组建了营销团队,还积极尝试“消销结合”(地产地销、产地直销)模式,并将之作为一项精准化的实践性课题开展研究和深入探索。他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甚至摆起摊子吆喝叫卖镇江地产农产品,走进城市高档小区,把农产品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消费者现场品尝,努力拓展更多的市场销路,从而实现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赵老把利益看得很轻,老百姓的事就是他的事,只要是老百姓的事情就去办,赵老从不讲利益。有一位姓黄的农民家种的有机蔬菜生病枯萎,他拨通了赵老的电话,那是一个下雪的冬日,赵老不顾天寒冻直接来到田间地头,为他家的蔬菜把脉问诊。还有一次,赵老作为江苏代表队赴绵竹建立了一个农业园区,当人家给他专家费时他没有要。甚至于2007年赵老获评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获得了30万元的奖励,他也把这笔钱分给了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工作人员,他平淡地说:“这个功劳是大家的。”

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年届八旬,对这样高龄的普通老人已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安度晚年了,然而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赵老却怀抱一颗拳拳爱民之心和振兴三农之志,在2月25日从北京领奖后回镇的路途上已经在思考和擘画戴庄村、茅山老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发展思路。

赵老常说:“只要是农民的事情,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活到老为农民服务到老!”他和“亚夫团队”仍将铿锵有力地行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深入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为农服务中走出闪光人生,在促进农业发展中争做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记者 干光磊 翟进) 摄影 文雯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方超

34

今日镇江讯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月26日,他从北京载誉归来,在接受省、市媒体记者集中采访时,赵亚夫激动地说,他将积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向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大的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大地上。

有关这位八旬老人的图文,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屏,镇江市民为他所取得的殊荣欢欣鼓舞、骄傲不已,为他在脱贫攻坚中演绎的感人事迹纷纷予以点赞。我市建有一支阵容强大的“亚夫团队”,入列的一批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传承和弘扬“亚夫精神”,他们让“亚夫精神”在镇江大地上生根开花、茁壮成长,在团结协作和躬身践行中发扬光大。

赵亚夫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

“亚夫团队”为农民致富“点石成金”

早在2017年,在赵亚夫的牵头下成立了亚夫科技工作室,成员包括全市知名农技专家和规模种植户等20多人,主要开展研讨、产学研对接、对外扶贫等工作,围绕高效农业发展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撑。2020年9月,为进一步弘扬“亚夫精神”,培育“亚夫式”农技干部,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镇江市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农科院等驻镇院校及地方农技推广机构遴选了220名农技专家组建镇江市亚夫科技服务团。根据农业产业类别划分,团队分设粮油组、畜牧兽医组、水产组、蔬菜组等9个产业组,共建立了9个微信工作群,为农业专家和经营主体搭建起交流平台,并通过线上交流、实地指导、技术帮扶等形式为农民开展精准化服务。同时抽调服务团专家与30个典型村、试点村进行挂钩服务,帮助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编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指导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立亚夫科技服务团队目的是培育出更多的“赵亚夫式”的农技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将“亚夫精神”薪火相传、遍地开花、结出果实。这批入选团队的专家不少是与赵亚夫一起共事并能够独当一面的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他们有理念、有经验、懂实践并接地气,具有较强的农业技术和为农服务水平。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芮东明、吉沐祥、束兆林等,由这些知名专家组成团队之后,共同与赵亚夫实施农业规划、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

在三农实际工作中,亚夫科技团队成员由赵老亲自“传、帮、带”,在农技服务上与赵老配合,协助他“搭一把手”,把农业科技的种子播撒在广阔的农村,为农业做强注入科技动能,为农民致富“点石成金”。据不完全统计,亚夫科技服务团自成立近半年时间以来,已经开展为农科技服务400多人次,开展相关培训30期,培训人次2800多人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150余家,帮助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近300个。

赵亚夫上门传技,指导科学种田。

“亚夫精神”早已融入镇江城市精神

多年来,“亚夫精神”早已融入镇江的城市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亚夫精神”内涵不断丰富,聚焦创业创新创富思想,其核心就在于“爱农敬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淡泊名利”。

“赵老说自己热爱‘三农’,所以他不断去钻研农业工作、农村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所以他就选择到贫穷落后的戴庄去发展有机农业,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径。”句容市天王镇统战委员、戴庄村原书记李家斌与赵亚夫长期交往、一起并肩工作,对赵老十分熟知亲近。李家斌说,当时村干部还不懂什么是有机农业,更不要说普通农民了,赵老不顾年纪大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他开办讲座、下乡科技指导、现场为农服务,向大家宣讲了很多有机农业的好处。即使如今他已经80岁高龄了,但除了开会、出差和讲课之外,他仍然保持一次往返200公里、一周3次左右在镇江市区与戴庄村之间奔波忙碌,下乡为农服务推动乡村发展振兴,设计、探索和实践“戴庄经验”,发展和完善“戴庄模式”。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赵老作为镇江援建专家奔赴绵竹,担任了农业园区的“总设计师”,他同时带了方纪生、王柏生、窦永敏、戴网成等4位获得全国和地方劳动模范称号的镇江农业能人,为当地引进了镇江方面的4个先进种养技术。有一次,赵老从绵竹回镇出了车祸,但他伤一好后又一如既往赴川支持绵竹建设。在四川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四川要想富,留住赵亚夫。”事实也正是如此,绵竹经过灾后重建恢复走上了发展的正轨,当地老百姓至今没有忘记这位帮助他们摆脱灾难影响、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生活的老人,还经常来看望赵老并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有的当地农民如果碰到农业技术问题,仍然第一时间还会想起那位奔忙在绵竹大地上的赵老,并从遥远的大西南打来电话向他讨教如何解决。

赵老已届高龄,但他对于涉及三农方面的新鲜事物仍然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创新发展。大家都知道农业技术是他的强项、拿手好戏,但在经营销售方面赵老原本接触并不多。但是,在戴庄村、茅山老区以及其他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中,他依然积极去接触并涉足广阔多变的市场之海,组建了营销团队,还积极尝试“消销结合”(地产地销、产地直销)模式,并将之作为一项精准化的实践性课题开展研究和深入探索。他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甚至摆起摊子吆喝叫卖镇江地产农产品,走进城市高档小区,把农产品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消费者现场品尝,努力拓展更多的市场销路,从而实现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赵老把利益看得很轻,老百姓的事就是他的事,只要是老百姓的事情就去办,赵老从不讲利益。有一位姓黄的农民家种的有机蔬菜生病枯萎,他拨通了赵老的电话,那是一个下雪的冬日,赵老不顾天寒冻直接来到田间地头,为他家的蔬菜把脉问诊。还有一次,赵老作为江苏代表队赴绵竹建立了一个农业园区,当人家给他专家费时他没有要。甚至于2007年赵老获评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获得了30万元的奖励,他也把这笔钱分给了包括驾驶员在内的工作人员,他平淡地说:“这个功劳是大家的。”

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年届八旬,对这样高龄的普通老人已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安度晚年了,然而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赵老却怀抱一颗拳拳爱民之心和振兴三农之志,在2月25日从北京领奖后回镇的路途上已经在思考和擘画戴庄村、茅山老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发展思路。

赵老常说:“只要是农民的事情,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活到老为农民服务到老!”他和“亚夫团队”仍将铿锵有力地行走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深入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为农服务中走出闪光人生,在促进农业发展中争做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记者 干光磊 翟进) 摄影 文雯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方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