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闻调查丨武汉,别来无恙!

2021-02-15 15:10

2020年12月14日,武汉上空飘起了雪花。

这一年,武汉一共下过两场雪,杨晶清楚地记着上一场雪飘落的时间。

2020年武汉的第一场雪降落的时间是2月15日,这天是杨晶被确诊新冠肺炎后住进方舱医院的第三天。

方舱女孩儿!别来无恙

武汉正处在抗疫最艰难的时期,杨晶和父母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分别在不同地方隔离治疗,住进方舱医院后,杨晶刚刚走过确诊后的惊慌、恐惧,正在逐渐恢复信心。

在等待着康复出舱的日子里,杨晶每日打发时间的方式是用手机记录她在方舱中的所见所闻。

通过她,我们看见了方舱中的日日夜夜,知道这艘特殊的“诺亚方舟”是如何运转,如何守护着新冠肺炎患者抵达健康的彼岸。

2020年底,在武汉迎来这年第二场雪的时刻,再次见到杨晶,跟着这位曾经的方舱女孩走进武汉的城市街头。

所有穿越疫情风雪的武汉人 别来无恙!

2020年12月12日,冬日的武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艳阳天。杨晶决定带着爸妈出门去舒活舒活筋骨,选择的地点是一个于她而言,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

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疫情期间,是武汉市投入使用的第七家方舱医院。2020年2月2日,武汉市提出将对“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6天后,这个全民健身中心改建成为江岸方舱医院,从开始筹备到接收患者,仅用了4天时间。

2月12日,杨晶成为江岸方舱医院的首批入住患者。

杨晶和父母先后被确诊并分别收治在不同的治疗点,起初,杨晶拿起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就是想一家人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时时刻刻报个平安。没想到,她越拍越好奇,生活环境、一日三餐、身边的医护和病友都让她感兴趣。

重回方舱的杨晶感慨万分,她曾在这待过22天的地方已经大变样。“刚才看到里面那么多人在打球,证明我们坚强的武汉人挺过来了。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活着。”

疫情散去,曾经的方舱恢复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对于杨晶和这家体育馆来说,都是新的开始。曾经,为了尽快实现轻症患者的应收尽收,这家体育馆用四天时间改建为方舱医院,但恢复原貌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业务部 叶志祥:

3月8日休舱,之后进行了两次消杀和检测,出具了相应资质的报告。六月份开馆前又重新对所有区域进行了消杀和检测,检测报告也公示了出来。

消杀只是其中一环,修复场馆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关舱后两个月,这里的户外球场首先向市民开放,六月份开始,乒乓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相继恢复营业,全民健身中心真正恢复了正常。

往日故事,正式远去。复苏漫长且琐碎,对于每一个经历过的人来说,疫情褪去,更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车厢内乘客寥寥无几,到座无虚席,人们从小心谨慎到大胆走出家门,城市一天天恢复往日的活力。

武汉抗疫医护人员谢谢你们!

彻底痊愈后的杨晶和杨爸爸制作了锦旗,到武汉肺科医院找一名叫张军的医生,杨晶说这是她的救命恩人。

在患病初期,杨晶带爸爸到肺科医院看病,那时的杨晶身体虚弱,杨爸爸病情严重。在忙乱的医院里,张医生给她指明了最有效率的就医方法,让杨晶倍感安慰。

在杨晶看来,或许张军医生只是做了她的本职工作,但亲历了最忙乱时医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在杨晶眼中,他们已不再只是身着白衣的医生、护士,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在方舱医院,杨晶拍摄了很多援鄂医疗队的护士,发在自己的抖音上。河北医疗队的护士家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看到了工作中的亲人。

杨晶:

我拍了一个小视频,他就认出来是他老婆了,私信我说太感谢你了,他说我女儿天天在家里为他的妈妈自豪,然后全家都守在那看她的状况……那个时候他们也着急,通过我可以了解他们的状况。

从那以后,很多医疗队的家属给杨晶留言,让她帮忙拍摄他们在江岸方舱工作的家人,家人也通过杨晶的手机报平安,传递亲人的关怀和思念。

杨晶通过那段亲身经历,对医患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杨晶:

护士特别耐心,性格好,她说我们性格能不好吗,我们现在是来帮助你们的,不仅要身体上的帮助,也要心灵上的辅导。

在杨晶所在的方舱,有来自全各地的八支援鄂医疗队,而整个疫情期间,全国累计派出38478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

恢复平静后的武汉红会医院 你好!

疫情期间,我们曾经来到这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一家区属综合二甲医院,2020年1月22日,这里成为除三家传染病医院外,武汉市第一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红会医院的整个门诊、急诊大厅加起来不足800平米,成为定点医院后的第一天接诊1700人,第二天就到了2400人。吕希俊在急诊科工作了十年,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硝烟散尽,红会医院奋战100天后,于2020年3月28日逐步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

一家普通的二甲医院,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极短的时间重造诊疗流程、改造成为传染病定点医院,在援鄂医疗队的帮助下,共接诊发热患者15000余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05人,治愈出院患者1013人。

2020年12月7日,恢复诊疗秩序的第254天,我们再次走进红会医院。三个月前,急诊科吕希俊已经实现了脱掉防护服工作的心愿。如今的急诊科,也有了很多新变化。

目前正是流感高发季,今年,由于人们戴口罩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前来就诊的流感病人比往年减少了很多。

医院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急诊科、住院部都设置了隔离室,保证发热的病人在等待确诊的过程中,也能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对于前来就诊的普通发热病人的筛查,医院还建立了多种手段进行体温检测。

武汉医务工作者:现在,女儿为我感到自豪!

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才知道如今这份平常得来不易。

红会医院呼吸科病区,疫情期间,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了重症ICU病房,治疗病情最严重的患者,每天都是与病毒抗争的生死战。在这里,工作是高难度加高强度,医护人员个个都是战士。

现在的呼吸科病房里没有了抢救设备和仪器,恢复到了正常的四人间病房。明亮的楼道,新布置的病房,已经没有了任何往日的痕迹。

张利琼和同事们并肩从疫情中走过,队伍更团结了,他们的心也变得更柔软了。

抗疫的三个月中,所有医护工作者都住在附近的宾馆不能回家,但张利琼发现,她在医院的坚守,却无形中成了女儿的榜样。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副护士长 张利琼:

妈妈我为你们是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自豪,女儿无意中说出这句话我就觉得很欣慰。以前她不理解,她说你工作怎么那么累,但是现在她就能非常理解。

经历疫情的洗礼,每个人都在成长,红会医院也在完善传染病防控的应对能力,从传染病防治法到具体情况的管理应对模式,进行系统性提升。

疫情期间,四川省华西医院是支援红会医院的主力,医疗队撤离后,友谊延续,两家医院建立了长久的业务合作关系。

烟火气回来了!走出家门散散心

这一天,曾在江岸方舱驰援的河北医疗队几名医护人员来武汉参加业务研讨会,杨晶和两个舱友一起,陪他们逛小吃街,看看充满烟火气的武汉。

解明芳是当时河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在方舱,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她带领着医护人员和患者中的志愿者,组织了很多热热闹闹的文体活动。

因为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轻松的文体活动不但不会增加患者负担,还能从心理疗愈的层面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十个月过去了,杨晶和舱友们早已恢复健康,夜色之下的武汉,也回到了曾经的模样。

听到他们笑声我觉得这种最真实最普通,其实就是我们最幸福的生活,我觉得当初在这奋斗的那些日子,都是值得的,就是也挺激动的,我们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武汉公交703路是武汉十条通宵运营的公交线路之一,38岁的司机李涛在这条线路上工作15年了。城市管控后,公交停运,他回家待了一个星期后就返回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参与到运送医疗队和抗疫物资的工作中。

公交恢复运营时,武汉的复工复产也已经逐渐启动,人们开始走出家门,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公交703路带着这些人去往四面八方。

那段时间,李涛和703路公交车见证了武汉的马路从冷清到逐渐热闹的过程,公交车厢内也从寥寥几人渐渐恢复了人气。

城市复苏的几个月来,公交703依然每天穿梭在城市中,搭乘着谋生活的人们去往他们工作的方向。

25岁的小范在武汉一家连锁快餐店做厨师,被疫情困在家里三个月,我们去年4月在这趟公交车上遇见他时,他刚刚从宜昌老家回到武汉。

小范工作的快餐连锁店叫“老乡鸡”,当时在武汉有101家分店。疫情期间,有两个多月时间,他们的营业额为零。小范回到店里时,堂食还未恢复,每天的业务只能靠外卖维持。

再次见到小范,他现在已经正式成为这家分店的副经理。小范说,目前他们店的经营情况非常好,营业额每天都在稳步上升。

刚刚走过疫情的武汉市民对外出就餐心怀芥蒂,直到7月份,夏季来临,人们慢慢放下心中的芥蒂,恢复外出就餐习惯,老乡鸡的生意才开始好转。

现在在武汉乘坐公交车,已经不用刷健康码,但提醒乘客佩戴好口罩仍是司机李涛的一项工作。

703路公交车司机 李涛:

我还是很期盼,哪一天我坐在驾驶室,能从后视镜看到大家,都把口罩摘掉,大家能自由地去呼吸,有说有笑。我能更看清楚每个人的脸,也好记住每个人的相貌,他下次再坐的时候,我能认出他,点个头,打个招呼。

从2020年8月8日开始,为了回馈全国人民在疫情期间对这座城市无私的帮助,积极响应湖北省宣布的“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武汉市内23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费开放。武汉市民也走出家门,到身边的景点放松心情。

杨晶带着爸爸妈妈去了黄鹤楼,这一天又从网上预约了海洋公园的门票,带着家里的十多位亲戚,浩浩荡荡地去散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陈路

54

2020年12月14日,武汉上空飘起了雪花。

这一年,武汉一共下过两场雪,杨晶清楚地记着上一场雪飘落的时间。

2020年武汉的第一场雪降落的时间是2月15日,这天是杨晶被确诊新冠肺炎后住进方舱医院的第三天。

方舱女孩儿!别来无恙

武汉正处在抗疫最艰难的时期,杨晶和父母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分别在不同地方隔离治疗,住进方舱医院后,杨晶刚刚走过确诊后的惊慌、恐惧,正在逐渐恢复信心。

在等待着康复出舱的日子里,杨晶每日打发时间的方式是用手机记录她在方舱中的所见所闻。

通过她,我们看见了方舱中的日日夜夜,知道这艘特殊的“诺亚方舟”是如何运转,如何守护着新冠肺炎患者抵达健康的彼岸。

2020年底,在武汉迎来这年第二场雪的时刻,再次见到杨晶,跟着这位曾经的方舱女孩走进武汉的城市街头。

所有穿越疫情风雪的武汉人 别来无恙!

2020年12月12日,冬日的武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艳阳天。杨晶决定带着爸妈出门去舒活舒活筋骨,选择的地点是一个于她而言,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

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疫情期间,是武汉市投入使用的第七家方舱医院。2020年2月2日,武汉市提出将对“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6天后,这个全民健身中心改建成为江岸方舱医院,从开始筹备到接收患者,仅用了4天时间。

2月12日,杨晶成为江岸方舱医院的首批入住患者。

杨晶和父母先后被确诊并分别收治在不同的治疗点,起初,杨晶拿起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就是想一家人以另一种方式在一起,时时刻刻报个平安。没想到,她越拍越好奇,生活环境、一日三餐、身边的医护和病友都让她感兴趣。

重回方舱的杨晶感慨万分,她曾在这待过22天的地方已经大变样。“刚才看到里面那么多人在打球,证明我们坚强的武汉人挺过来了。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活着。”

疫情散去,曾经的方舱恢复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对于杨晶和这家体育馆来说,都是新的开始。曾经,为了尽快实现轻症患者的应收尽收,这家体育馆用四天时间改建为方舱医院,但恢复原貌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业务部 叶志祥:

3月8日休舱,之后进行了两次消杀和检测,出具了相应资质的报告。六月份开馆前又重新对所有区域进行了消杀和检测,检测报告也公示了出来。

消杀只是其中一环,修复场馆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关舱后两个月,这里的户外球场首先向市民开放,六月份开始,乒乓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相继恢复营业,全民健身中心真正恢复了正常。

往日故事,正式远去。复苏漫长且琐碎,对于每一个经历过的人来说,疫情褪去,更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车厢内乘客寥寥无几,到座无虚席,人们从小心谨慎到大胆走出家门,城市一天天恢复往日的活力。

武汉抗疫医护人员谢谢你们!

彻底痊愈后的杨晶和杨爸爸制作了锦旗,到武汉肺科医院找一名叫张军的医生,杨晶说这是她的救命恩人。

在患病初期,杨晶带爸爸到肺科医院看病,那时的杨晶身体虚弱,杨爸爸病情严重。在忙乱的医院里,张医生给她指明了最有效率的就医方法,让杨晶倍感安慰。

在杨晶看来,或许张军医生只是做了她的本职工作,但亲历了最忙乱时医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在杨晶眼中,他们已不再只是身着白衣的医生、护士,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在方舱医院,杨晶拍摄了很多援鄂医疗队的护士,发在自己的抖音上。河北医疗队的护士家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看到了工作中的亲人。

杨晶:

我拍了一个小视频,他就认出来是他老婆了,私信我说太感谢你了,他说我女儿天天在家里为他的妈妈自豪,然后全家都守在那看她的状况……那个时候他们也着急,通过我可以了解他们的状况。

从那以后,很多医疗队的家属给杨晶留言,让她帮忙拍摄他们在江岸方舱工作的家人,家人也通过杨晶的手机报平安,传递亲人的关怀和思念。

杨晶通过那段亲身经历,对医患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杨晶:

护士特别耐心,性格好,她说我们性格能不好吗,我们现在是来帮助你们的,不仅要身体上的帮助,也要心灵上的辅导。

在杨晶所在的方舱,有来自全各地的八支援鄂医疗队,而整个疫情期间,全国累计派出38478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

恢复平静后的武汉红会医院 你好!

疫情期间,我们曾经来到这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一家区属综合二甲医院,2020年1月22日,这里成为除三家传染病医院外,武汉市第一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

红会医院的整个门诊、急诊大厅加起来不足800平米,成为定点医院后的第一天接诊1700人,第二天就到了2400人。吕希俊在急诊科工作了十年,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场。

硝烟散尽,红会医院奋战100天后,于2020年3月28日逐步恢复正常的诊疗秩序。

一家普通的二甲医院,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极短的时间重造诊疗流程、改造成为传染病定点医院,在援鄂医疗队的帮助下,共接诊发热患者15000余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05人,治愈出院患者1013人。

2020年12月7日,恢复诊疗秩序的第254天,我们再次走进红会医院。三个月前,急诊科吕希俊已经实现了脱掉防护服工作的心愿。如今的急诊科,也有了很多新变化。

目前正是流感高发季,今年,由于人们戴口罩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前来就诊的流感病人比往年减少了很多。

医院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急诊科、住院部都设置了隔离室,保证发热的病人在等待确诊的过程中,也能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对于前来就诊的普通发热病人的筛查,医院还建立了多种手段进行体温检测。

武汉医务工作者:现在,女儿为我感到自豪!

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才知道如今这份平常得来不易。

红会医院呼吸科病区,疫情期间,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了重症ICU病房,治疗病情最严重的患者,每天都是与病毒抗争的生死战。在这里,工作是高难度加高强度,医护人员个个都是战士。

现在的呼吸科病房里没有了抢救设备和仪器,恢复到了正常的四人间病房。明亮的楼道,新布置的病房,已经没有了任何往日的痕迹。

张利琼和同事们并肩从疫情中走过,队伍更团结了,他们的心也变得更柔软了。

抗疫的三个月中,所有医护工作者都住在附近的宾馆不能回家,但张利琼发现,她在医院的坚守,却无形中成了女儿的榜样。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副护士长 张利琼:

妈妈我为你们是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自豪,女儿无意中说出这句话我就觉得很欣慰。以前她不理解,她说你工作怎么那么累,但是现在她就能非常理解。

经历疫情的洗礼,每个人都在成长,红会医院也在完善传染病防控的应对能力,从传染病防治法到具体情况的管理应对模式,进行系统性提升。

疫情期间,四川省华西医院是支援红会医院的主力,医疗队撤离后,友谊延续,两家医院建立了长久的业务合作关系。

烟火气回来了!走出家门散散心

这一天,曾在江岸方舱驰援的河北医疗队几名医护人员来武汉参加业务研讨会,杨晶和两个舱友一起,陪他们逛小吃街,看看充满烟火气的武汉。

解明芳是当时河北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在方舱,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她带领着医护人员和患者中的志愿者,组织了很多热热闹闹的文体活动。

因为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轻松的文体活动不但不会增加患者负担,还能从心理疗愈的层面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十个月过去了,杨晶和舱友们早已恢复健康,夜色之下的武汉,也回到了曾经的模样。

听到他们笑声我觉得这种最真实最普通,其实就是我们最幸福的生活,我觉得当初在这奋斗的那些日子,都是值得的,就是也挺激动的,我们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武汉公交703路是武汉十条通宵运营的公交线路之一,38岁的司机李涛在这条线路上工作15年了。城市管控后,公交停运,他回家待了一个星期后就返回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参与到运送医疗队和抗疫物资的工作中。

公交恢复运营时,武汉的复工复产也已经逐渐启动,人们开始走出家门,陆续回到工作岗位,公交703路带着这些人去往四面八方。

那段时间,李涛和703路公交车见证了武汉的马路从冷清到逐渐热闹的过程,公交车厢内也从寥寥几人渐渐恢复了人气。

城市复苏的几个月来,公交703依然每天穿梭在城市中,搭乘着谋生活的人们去往他们工作的方向。

25岁的小范在武汉一家连锁快餐店做厨师,被疫情困在家里三个月,我们去年4月在这趟公交车上遇见他时,他刚刚从宜昌老家回到武汉。

小范工作的快餐连锁店叫“老乡鸡”,当时在武汉有101家分店。疫情期间,有两个多月时间,他们的营业额为零。小范回到店里时,堂食还未恢复,每天的业务只能靠外卖维持。

再次见到小范,他现在已经正式成为这家分店的副经理。小范说,目前他们店的经营情况非常好,营业额每天都在稳步上升。

刚刚走过疫情的武汉市民对外出就餐心怀芥蒂,直到7月份,夏季来临,人们慢慢放下心中的芥蒂,恢复外出就餐习惯,老乡鸡的生意才开始好转。

现在在武汉乘坐公交车,已经不用刷健康码,但提醒乘客佩戴好口罩仍是司机李涛的一项工作。

703路公交车司机 李涛:

我还是很期盼,哪一天我坐在驾驶室,能从后视镜看到大家,都把口罩摘掉,大家能自由地去呼吸,有说有笑。我能更看清楚每个人的脸,也好记住每个人的相貌,他下次再坐的时候,我能认出他,点个头,打个招呼。

从2020年8月8日开始,为了回馈全国人民在疫情期间对这座城市无私的帮助,积极响应湖北省宣布的“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武汉市内23家A级景区对全国游客免费开放。武汉市民也走出家门,到身边的景点放松心情。

杨晶带着爸爸妈妈去了黄鹤楼,这一天又从网上预约了海洋公园的门票,带着家里的十多位亲戚,浩浩荡荡地去散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