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南北经济,都挺好】 首席经济学家谈南北经济差距:“差异”被夸大了

2021-02-09 15:1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南北经济,都挺好】 

近期,网上出现所谓“大南方时代”“南方全面碾压北方”“南强北弱”等声音,称“北方是经济黑洞”“南北差距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对于南北经济差距问题,首席经济学家们怎么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多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

区域差异是正常现象

“区域发展是有地理格局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市场资源的聚集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聚集效应一旦形成会自我强化,所以各个区域的发展是不太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有的区域发展为城市群,有的区域留作生态区、农业区,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在规划跟市场的指引下,最终会趋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出现差异化态势,这是常见现象。美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展也呈现了这样的态势。不应夸大这种现象的危险性,抹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正确的态度是理性看待差异化的发展,加大北方地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育北方地区经济优势,改善全国地区经济结构。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历史背景因素,往往与政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由于历史沿革和资源禀赋差异,北方城市以传统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为主,随着资源枯竭和产业升级,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早期南方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依托经济特区政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崛起。

南北经济差异被夸大

受访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南北经济差异确实存在,但“南方全面碾压北方”“北方是经济黑洞”“南北差距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等说法是把差异夸大了。

连平分析称,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应关注到南方地区还包括像贵州、云南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南方地区内部城市间的发展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实际上,近年来北方各个区域的经济也都在发展,可能没有南方的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表现那么亮眼,但也有它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经济增长优势,例如北方地区多平原,工业和农业发达,随着“新东北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去粗放的传统工业产业也在逐渐转型升级。

连平强调,不能抹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从产业特色上看,北方地区还是拥有明显的优势产业的,如重工业、国防科技产业、粮食产业等。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当下不应过分强调南北地区某些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而应着重于探讨区域优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一个国家最优的资源配置,不断壮大优势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望“十四五”,受访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应立足区域特色、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

邵宇认为,对于每个区域来说,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瞄准自己的定位做出特色来,以吸引相应的人才、产业、金融等要素,从而聚集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心。各个区域相应地要有差异化的发展,这也是未来发展格局的一种趋势。

唐建伟同样认为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发展特色。他表示,要尊重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产业优势互补,有序破解产能过剩难题,突出装备、汽车、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实力。要统筹规划北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根据实际适时建立更多北方城市自贸区、经开区,以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为据点,以自贸区、经开区为依托,更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此外,他认为还要坚持市场化方向,重塑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 :阿奎

40

【南北经济,都挺好】 

近期,网上出现所谓“大南方时代”“南方全面碾压北方”“南强北弱”等声音,称“北方是经济黑洞”“南北差距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对于南北经济差距问题,首席经济学家们怎么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多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

区域差异是正常现象

“区域发展是有地理格局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市场资源的聚集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聚集效应一旦形成会自我强化,所以各个区域的发展是不太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体现在,有的区域发展为城市群,有的区域留作生态区、农业区,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在规划跟市场的指引下,最终会趋于一个平衡的状态。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出现差异化态势,这是常见现象。美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展也呈现了这样的态势。不应夸大这种现象的危险性,抹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正确的态度是理性看待差异化的发展,加大北方地区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育北方地区经济优势,改善全国地区经济结构。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历史背景因素,往往与政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由于历史沿革和资源禀赋差异,北方城市以传统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为主,随着资源枯竭和产业升级,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早期南方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依托经济特区政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崛起。

南北经济差异被夸大

受访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南北经济差异确实存在,但“南方全面碾压北方”“北方是经济黑洞”“南北差距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等说法是把差异夸大了。

连平分析称,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迅速崛起,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应关注到南方地区还包括像贵州、云南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南方地区内部城市间的发展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实际上,近年来北方各个区域的经济也都在发展,可能没有南方的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表现那么亮眼,但也有它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经济增长优势,例如北方地区多平原,工业和农业发达,随着“新东北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过去粗放的传统工业产业也在逐渐转型升级。

连平强调,不能抹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从产业特色上看,北方地区还是拥有明显的优势产业的,如重工业、国防科技产业、粮食产业等。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经济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当下不应过分强调南北地区某些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而应着重于探讨区域优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一个国家最优的资源配置,不断壮大优势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望“十四五”,受访首席经济学家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应立足区域特色、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

邵宇认为,对于每个区域来说,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瞄准自己的定位做出特色来,以吸引相应的人才、产业、金融等要素,从而聚集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心。各个区域相应地要有差异化的发展,这也是未来发展格局的一种趋势。

唐建伟同样认为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发展特色。他表示,要尊重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产业优势互补,有序破解产能过剩难题,突出装备、汽车、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实力。要统筹规划北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根据实际适时建立更多北方城市自贸区、经开区,以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为据点,以自贸区、经开区为依托,更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此外,他认为还要坚持市场化方向,重塑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 :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