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马荣瑞、夏静、张锐、陆建、严红枫、周洪双、李晓东、任鹏、颜维琦、刘已粲
近年来,重庆按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正成为重庆新的亮丽名片。图为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长江瞿塘峡一带景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五年来,长江经济带沿岸各省市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相互融合,实现沿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以经济主动脉涵养千年文明纽带。
创新性保护
解读长江文化基因密码
“无论是从地球自然禀赋还是从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地处北纬30度的长江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生线。”近日,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署协议,共建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作出如上表述。
长江流域绵长宽广,长江文化博大精深,而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是拥有长江干流最长的省份。“做好长江文化研究,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不同流域段的地域特征,另一方面也要把握长江文化的整体特征。”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教授说。
2020年12月,经湖北大学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牵头,由长江流域6省相关单位共同组建的长江文化研究院科研协作体正式成立。科研协作体将侧重长江流域水文化、森林文化和流域社会发展研究,丰富长江文化研究和传承发展的内涵。
追本溯源,留存历史印记是准确解读长江文化基因密码的重要前提。2017年,在位于安徽省的沿江城市铜陵,当地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铜陵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旨在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留下城市发展的根脉和记忆。
2020年4月,时隔21年后,安徽芜湖繁昌县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这里是欧亚大陆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未来,我们将对挖掘出的古生物化石、古人类遗迹进行展陈,并有计划的配合中科院举办科普化石展、专家科普讲座,形成一座长期的‘交流基地’。”繁昌县文物局人字洞遗址项目负责人黄柏挺说。
五年来,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区域合作等范式,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在长江文化的探索、整理、研究、保护方面取得可喜成就。2020年年底,《水历史和水文明研究》集刊在湖北首发,我国第一本聚焦水历史和水文明研究的集刊自此问世。
创造性传承
续写长江文脉丰富内涵
推进长江文化研究,开展长江文化主题创作,打造长江文化活动品牌,推广长江生态文化产品……五年来,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创新方式方法,致力推动长江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金沙江、岷江的汇合处,坐落着四川宜宾。4500年的人类活动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为当地赢得诸多“第一”的称号:“万里长江第一城”“万里长江第一港”“万里长江第一桥”。走在宜宾的大街小巷,《三江首城》等音乐作品随处可闻;舞台剧《长江之头》通过舞蹈、杂技等多种形式展示宜宾城市形象。
在江苏,长江串起了425公里的城市岸线。江宁、镇江、靖江……截至2018年5月,江苏省共有13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持续立足长江大保护,江苏正使出“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多“微改造”,把“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文化岸线”。
浙江自2019年起实施的《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以诗歌破题文旅融合,在全国率先探索“诗路文化带”建设。以此为契机,浙江在空间上构建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文化带,覆盖11个设区市,为文脉传承和产业发展搭台铺路。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十三五”期间,当地累计投资1.75亿元,用于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对文化街区实施连片保护性利用,将文化街区打造成“老安庆的记忆地,新安庆的会客厅”。
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正以长江文化为本底,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续写着长江文脉的丰富内涵。2015年9月25日,中国唯一一座展示长江流域自然生态和历史文明的专题性博物馆长江文明馆在武汉投入运营,至今,参观游客累计超过290多万人次。
让长江文化发挥更大经济社会效益
重视长江文化的传承保护,其根本目的在于坚定文化自信,以长江文化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五年来,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以文旅融合、环境整治、新兴产业等方面为突破口,充分发挥长江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长江为媒介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2500年前长江的两岸实际上就成了一个文化的统一分布群,1500年前以城市为中心的长江文化带已经形成,此后一直在发展。”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认为,江苏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的扬子江城市群、推进的宁镇扬一体化都是通过沿江城市的互动来建构历史文化空间,是以城市为核心进行长江文化带的建设。
在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杨浦滨江,近代民族工业的众多“第一”构成了国内体量最大、风貌保留最完整的工业遗存。2020年9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工业遗存最多的杨浦滨江也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之城,是杨浦扛起双创旗帜再出发的重大历史机遇。”杨浦区副区长赵亮表示。未来,沿着15.5公里的黄浦江岸线,上海将建设集生态带、文化带、创新带三位一体的滨江新经济秀带,计划到2025年,成为产业规模超3000亿、全国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创业基地和发展高地。
在安徽马鞍山市,绝壁临江的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当地以采石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狠抓长江沿岸综合整治和薛家洼环境治理,马鞍山“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得以重现!
“通过注入长江文化要素,马鞍山正努力推动文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也正逐步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和城市生态会客厅。”马鞍山市文旅局党委委员陈学明说。
(光明日报综合各地1月6日电 记者常河、马荣瑞、夏静、张锐、陆建、严红枫、周洪双、李晓东、任鹏、颜维琦、刘已粲)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