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政协聚焦)合力治污,守护镇江青山绿水

2018-01-08 19:49

今日镇江讯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是每一位镇江人心中的愿望,我市生态环境总体从面上来看很有成效,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仍有短板,需要合力治污,守护我们共同的青山绿水。

一、产业布局一盘棋

经济发展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看似一对矛盾,有何解决之道?戴罗根委员昨日在联组讨论会上说,产业要发展,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但实际上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我市一定要以科学产业布局,找到一条适合镇江的双赢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布局产业。根据我市特点发展适合镇江的产业,产业布局要在全市大范畴内通盘考量规划,而不是在小的县区甚至更小的范围内各自为政。对现有重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企业、环境风险较大企业进行全面科学的环境重新评估、评价。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安全风险影响,划分出几个不同类型,施行一企一策,采取对风险高污染大的进行关停,对规模小的同类产业进行合并,对落后工艺及生产方式进行升级转型。同时,采用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运用落后产能退出办法,实行经济补偿等经济激励措施与环境政策法规相结合手段,引导重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有计划的退出不合理的区域或关停。如我市生活水源地上游等对水环境有着高敏感高风险的企业等,形成污染企业从“要我退”向“我要退”转变。

治污也有商机,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为镇江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黄礼龙委员表示,我市环保产业发展起步晚,缺乏龙头企业,环保类企业数量少,没有形成规模。建议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建立合适的招商机制和适当的保护机制,逐步壮大本土环保企业。适时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孵化壮大环保类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规模产业,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

二、城建扬尘令人忧

城市建设中的扬尘引发的空气污染引起两位委员的关注。陈海岛委员调查发现,城市道路下面的各种管线有近20种,铺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深度,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有各种不同的技术要求,密如蜘蛛网。由此出现道路不断“开膛破肚”现象,扬尘污染不可避免。“城建工程中管线施工产生的扬尘是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他建议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建设的时序。在城市扬尘治理中,还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建设施工扬尘问题同样突出,沈建国委员举例说,在综合配套阶段,工程的后期配套施工中,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道路等单位陆续进场施工,施工现场由于缺少统一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扬尘污染防治硬件设施缺失,成为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最突出的时段。他建言,建筑工地施工要严格做到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等“六个100%”。同时,加强源头监控、过程监管,深化整治专项检查,定期组织全面检查,认真受理投诉。推进实施镇江市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应用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随时掌控施工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扬尘差别管理。

三、水体污染盼治理

总氮、总磷是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近年来我市发布的地表水污染数据来看,存在地表水总氮总磷超标现象。虽然我市近年来启动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9条城镇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从源头上为我市地表水质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人民群众对江河湖泊的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地表水质污染历史欠账较多,做好地表水质改善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必须确保工业污水中氮磷浓度达标排放。”宗加伟委员说,工业废水作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具有面广量大、不宜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建议对产生高氮高磷废水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脱氮除磷技术,使得废水达标排放进入水体,不再给地表水带来污染。

在外源的控制中,还包括生活污染源的治理。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治病细菌多。为此,他提议,扩大污水收集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防止家庭阳台下水管道直接接雨水管;重点通过控制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处理过的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达标排放来保证全域范围内氮磷总量逐年下降。

四、农村污染不能忘

农村生活垃圾、基层环保等相对边缘的问题也事关治污大局。沈小平委员测算了一下,当前我市农民和城镇居民每天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4和1.1公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产生量将会持续增多,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相应的农村环卫设施相对落后,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垃圾分类难度较大,尤其是废旧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等有害垃圾,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数量逐年增多。这类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性最大,如果处理方法不当,有毒有害物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他建议,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农村环保投入。加强垃圾管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加快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尽快解决垃圾积压的问题。适当增加农村环卫人员数量,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逐步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水平。

“80%的环保单位、环保人员在基层,80%的环境违法案件要由基层环保去查处。这3个80%,决定了只有夯实基层环保,才能打赢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许红星委员分析说,体制机制还不太顺。由于镇环保所人员编制隶属各镇,“人财物”属镇直接领导,只是业务上受辖市(区)环保局指导,不少基层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GDP,导致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镇领导给污染企业“大开绿灯”,基层环保所大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建议,补上基层环保短板,共建和谐美丽家园。加大改革力度,结合“263”专项行动和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从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理顺关系,实行环保垂直管理体制,使镇(区、街道)环保所成为各辖市(区)环保局派出机构,增强基层环保工作执行力。

五、全民参与攻难题

“金山隔岸烟囱多,城市两翼尘土扬。一江之外多头管,更畏南山蚕食伤。”邵利明委员现场用诗句形象地描绘我市城市面临环境问题。他坦言,如果打不赢这场治污攻坚战,就是我们失职、失民、失信。因此需要全市上下全面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他建议,从群众参与上着力,全面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就是开展“全民防治、绿色发展”等十大污染防治主题活动;“百”就是命名一百支像污染防治志愿者团队;“千”就是组织一千家各类文明单位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竞赛;“万”就是招募一万名遍及城乡的环保监督志愿者队伍。同时,从共治共享上着眼,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人大监督评议、政协民主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监督,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副市长胡宗元表示,我市将在两方面发力治污。一方面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治水攻坚战。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在规划引领、政策引导、项目招引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使我市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文/图全媒体记者 沈春来 竺捷 王露)

编辑:吴悠

48

今日镇江讯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是每一位镇江人心中的愿望,我市生态环境总体从面上来看很有成效,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仍有短板,需要合力治污,守护我们共同的青山绿水。

一、产业布局一盘棋

经济发展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看似一对矛盾,有何解决之道?戴罗根委员昨日在联组讨论会上说,产业要发展,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但实际上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我市一定要以科学产业布局,找到一条适合镇江的双赢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布局产业。根据我市特点发展适合镇江的产业,产业布局要在全市大范畴内通盘考量规划,而不是在小的县区甚至更小的范围内各自为政。对现有重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企业、环境风险较大企业进行全面科学的环境重新评估、评价。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安全风险影响,划分出几个不同类型,施行一企一策,采取对风险高污染大的进行关停,对规模小的同类产业进行合并,对落后工艺及生产方式进行升级转型。同时,采用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运用落后产能退出办法,实行经济补偿等经济激励措施与环境政策法规相结合手段,引导重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有计划的退出不合理的区域或关停。如我市生活水源地上游等对水环境有着高敏感高风险的企业等,形成污染企业从“要我退”向“我要退”转变。

治污也有商机,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为镇江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黄礼龙委员表示,我市环保产业发展起步晚,缺乏龙头企业,环保类企业数量少,没有形成规模。建议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建立合适的招商机制和适当的保护机制,逐步壮大本土环保企业。适时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孵化壮大环保类的中小企业,逐步形成规模产业,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

二、城建扬尘令人忧

城市建设中的扬尘引发的空气污染引起两位委员的关注。陈海岛委员调查发现,城市道路下面的各种管线有近20种,铺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深度,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有各种不同的技术要求,密如蜘蛛网。由此出现道路不断“开膛破肚”现象,扬尘污染不可避免。“城建工程中管线施工产生的扬尘是城市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他建议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建设的时序。在城市扬尘治理中,还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建设施工扬尘问题同样突出,沈建国委员举例说,在综合配套阶段,工程的后期配套施工中,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道路等单位陆续进场施工,施工现场由于缺少统一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扬尘污染防治硬件设施缺失,成为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最突出的时段。他建言,建筑工地施工要严格做到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等“六个100%”。同时,加强源头监控、过程监管,深化整治专项检查,定期组织全面检查,认真受理投诉。推进实施镇江市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应用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随时掌控施工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实施扬尘差别管理。

三、水体污染盼治理

总氮、总磷是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近年来我市发布的地表水污染数据来看,存在地表水总氮总磷超标现象。虽然我市近年来启动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9条城镇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从源头上为我市地表水质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人民群众对江河湖泊的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地表水质污染历史欠账较多,做好地表水质改善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必须确保工业污水中氮磷浓度达标排放。”宗加伟委员说,工业废水作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具有面广量大、不宜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建议对产生高氮高磷废水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脱氮除磷技术,使得废水达标排放进入水体,不再给地表水带来污染。

在外源的控制中,还包括生活污染源的治理。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治病细菌多。为此,他提议,扩大污水收集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防止家庭阳台下水管道直接接雨水管;重点通过控制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处理过的生活污水中氮磷的达标排放来保证全域范围内氮磷总量逐年下降。

四、农村污染不能忘

农村生活垃圾、基层环保等相对边缘的问题也事关治污大局。沈小平委员测算了一下,当前我市农民和城镇居民每天人均垃圾产生量约为0.4和1.1公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产生量将会持续增多,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相应的农村环卫设施相对落后,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垃圾分类难度较大,尤其是废旧电池、灯管灯泡、农药瓶等有害垃圾,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数量逐年增多。这类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潜在的危害性最大,如果处理方法不当,有毒有害物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他建议,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农村环保投入。加强垃圾管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加快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尽快解决垃圾积压的问题。适当增加农村环卫人员数量,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逐步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水平。

“80%的环保单位、环保人员在基层,80%的环境违法案件要由基层环保去查处。这3个80%,决定了只有夯实基层环保,才能打赢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许红星委员分析说,体制机制还不太顺。由于镇环保所人员编制隶属各镇,“人财物”属镇直接领导,只是业务上受辖市(区)环保局指导,不少基层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GDP,导致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镇领导给污染企业“大开绿灯”,基层环保所大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建议,补上基层环保短板,共建和谐美丽家园。加大改革力度,结合“263”专项行动和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从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理顺关系,实行环保垂直管理体制,使镇(区、街道)环保所成为各辖市(区)环保局派出机构,增强基层环保工作执行力。

五、全民参与攻难题

“金山隔岸烟囱多,城市两翼尘土扬。一江之外多头管,更畏南山蚕食伤。”邵利明委员现场用诗句形象地描绘我市城市面临环境问题。他坦言,如果打不赢这场治污攻坚战,就是我们失职、失民、失信。因此需要全市上下全面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他建议,从群众参与上着力,全面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就是开展“全民防治、绿色发展”等十大污染防治主题活动;“百”就是命名一百支像污染防治志愿者团队;“千”就是组织一千家各类文明单位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竞赛;“万”就是招募一万名遍及城乡的环保监督志愿者队伍。同时,从共治共享上着眼,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人大监督评议、政协民主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监督,集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副市长胡宗元表示,我市将在两方面发力治污。一方面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治水攻坚战。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在规划引领、政策引导、项目招引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使我市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文/图全媒体记者 沈春来 竺捷 王露)

编辑:吴悠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