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得人心、顺民意的实事,承载历史,惠及民生,推动发展。自2018年,我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住建部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在全面达小康后迈进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老旧城区改造“怎么干”?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协双月协商议政会上,市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了讨论。
老城区焕发“第二春”,
但仍存在“少看点”“无卖点”等问题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非常重视,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10亿元,启动实施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至今年底,3年预计完成改造约162万平方米,完成比率111.7%。同时,我市还认真总结老旧小区改造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制定下发了《镇江市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技术导则》,为建筑整治(含平改坡)、道路、地下管网等建设标准、设计要求、工艺流程提供科学规范和技术支持,为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设、验收、治理及长效管理明确了全过程的工作原则和技术指南,努力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的“镇江样本”。
市政协常委、城乡委主任季平认为,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市住建局的具体实施推进下,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亮点”:“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共同缔造”理念在镇江取得成功实践,设计师“蹲点守望”的做法获得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老旧城区的生活印记得到保留,居住功能得到完善,老城区焕发出“第二春”。
但是,季平认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成果少看点”“后续无卖点”等方面。“老旧小区改造,过去成功的案例是西津渡,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的打卡之地。如今,中营等社区改造得也比较成功,历史文化有展示、风土人情有体验、民居特色有保留,但遗憾的是这种改造有特色、有看点的小区并不多。”季平认为,老旧小区改造不是一改了之,其最高境界是将包袱变财富,不仅能改出看点,还要更多地改出卖点,有造血功能,才能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可持续。
在城市有机更新层面统筹推进
让老旧小区“改”出新篇、“造”出价值
“老旧小区改造应该在城市有机更新的层面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绿化管理处处长郎倩在过去三年参与了镇江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她认为,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规模小、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今后老旧小区改造要更多在城市有机更新的层面进行谋划,与街区建设、旧城改造、危房解危等工作协同推进,“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有利于后续管理的统筹,同时也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市政协委员、江苏铭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镇江分公司院长颜斌曾多次参加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工作,他最关心的是“安全第一”。除了建筑结构安全,颜斌表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街巷窄小、路面坑洼不平、路灯缺失、围墙割裂道路、私搭乱建等问题,侵占消防通道现象普遍存在。在改造中应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疏通街巷交通节点,将损坏的道路及时修补等,改善老旧小区交通微循环,提升通达能力,尽量提升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指数”。
市政协委员、市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薛峰建议,危房解危仍应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优先考虑,把危房解危作为重点民生项目纳入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使得解危和改造同步进行。
“老旧小区中生活着大量的老年人,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群的现实需求。”市政协委员、镇江12349为民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江苏新青年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凤说,去年,我市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老旧小区改造可以与民政部门正在推进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提档升级工作相结合,在改造中加入更多“适老化”元素,打造对老年人更“友好”的小区。
市政协委员、江苏合力四通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斌建议,老旧小区改造也可以融入更多“智慧元素”。“智能化不是新建楼宇的专利,5G时代老旧小区可以利用‘智能’弥补‘功能’上的不足,通过建立智慧社区系统,让老旧小区的百姓也能过上现代小区的生活。”
市政协委员、国网镇江电建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建国则对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后续管理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老旧小区应建立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构建好老旧小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十四五”期间城市管理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大事、发展要事,上面有要求,百姓有期盼。”季平建议,对于我市来说,利用好国家政策非常重要,因为经济基础薄,改造任务重,搭上政策这趟“动车”,就能化解存量,让老旧小区改造踏上“快车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规划先行、科学实施、坚持标准、创新思路、打造特色,让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出新篇,“造”出价值,成为镇江发展“跑起来”的助推器。(朱秋霞 文/图)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