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提高质量效益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20-12-23 09:3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提高质量效益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访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具体部署,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指明了方向。本刊特专访四位军事专家,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官兵进行战术基础动作训练。周凯威摄/光明图片

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

——访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郭凤海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地位作用。”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郭凤海说,我们要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高度依赖现代化军事理论作支撑;要适应世情变化,有效应对新军事革命挑战,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立足上流,在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中赢得主动,理论的先进性具有全局性支撑作用。

郭凤海认为,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要立足我国我军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国兵学的深邃智慧和我军优良军事传统,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特别要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继承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一整套理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经验,探索其新的实现形式,以卓越的创见保持和发扬我军特色和优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郭凤海指出,必须准确把握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把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内容要求,推动理论内容重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打赢现代战争,必须科学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方式,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作战相适应的新理念,强化全维全域一体对抗意识,注重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创新制胜强敌的多种战法。要大力加强核心作战概念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一系列管用好用的战法训法新成果,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核心作战理论相关战法,推进作战理论现代化。

郭凤海谈到,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因。创新军事理论必须以军事战略需求、战争需求、作战需求、军队建设需求等为牵引和方向。当前我军处于新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如何有序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军民融合等后续改革,如何科学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如何创新发展适应我军实际的打法战法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打赢未来战争的实践需求,力求在战争指导、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与运用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拓展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路径,注重研战结合,充分发挥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实战化军事训练、虚拟军事实践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郭凤海提出,要科学把握政治与军事、政略与战略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要深入研究军事战略重大问题,创新战略指导思想和基本作战思想。积极防御是我们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就要不断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

“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还必须推动军事思维转型。”郭凤海说。先进军事理论的鲜活特征,是关注全球最新战例,注重反思性研究,突出前瞻性创见。历史表明,环境、任务、条件和问题变了,如果仍然抱着原有思维习惯,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可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理论现代化背后体现的是观念变革,要勇于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为此,必须优先追求认知领域现代化,塑造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为变革创新开辟道路。

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战车奔赴演习场。新华社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

——访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对于破解我军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说。“十三五”期间,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拉开大幕,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先后启动,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

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构建起“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改变长期以来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力量结构和兵力布势,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对军事政策制度进行系统、深入改革,深化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改革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在张杰看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加快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转型建设,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支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张杰表示,“十四五”时期,人民军队必将在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推进?张杰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军委高效指挥军队,确保军委科学谋划和加强部队建设管理,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

二是进一步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强化体系建设思想,统筹传统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统筹作战力量和作战支援保障力量建设,通过对体系结构整体再造促进战斗力跃升。按照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的要求,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使我军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优化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从体制编制上为加快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提高战略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三是进一步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创新战略管理制度,健全以精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国防和军队发展精准度。

高校学子在江西省南昌市军事主题公园,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成就。新华社发

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访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马建光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这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马建光说。军队院校作为输送强军人才的重要源泉,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贯彻落实“树德正品”。院校是培养德才的大摇篮,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办学育人的先导区,必须以铁一般的忠诚担当,扛起为党和军队事业培养坚定举旗人、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马建光认为,军队院校教员是铸魂塑德的精工匠,是带兵育人的主力军,是以身垂范的先行者,必须抓住抓紧抓牢学员思政建设,加强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赓续红色基因贯穿覆盖学员成长的全过程全地域全时段。军校学员要注重点滴养成“砥砺德行”,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献身强军事业统一起来,以实际行动争做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

“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根本属性是姓军为战。必须紧跟世界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变化,培育新型军事人才。”马建光表示,军队院校党委要紧紧结合“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要求,把军事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起来,积极向精准识变靠拢,把院校转型的时代课题谋划好,努力开创新时代军事教育新局面。

“名师必晓于实战。”马建光指出,院校教员要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精准把握战争形态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把战争新理论新方法新形态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培养一批晓于现代战争的教员队伍。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战场形态进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未来战争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军校学员要聚焦主责主业,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切实在想打赢、谋打赢上攻坚克难、有所作为。要主动调整学习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战略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以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向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不断努力。

在马建光看来,进入新时代,必须切实加强三位一体理论研究,提升军队战斗力。第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全军办教育、联合育人才”的教育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规划跟踪伴随军人职业生涯全过程。军队院校教育突出抓内涵、强基础;部队训练实践突出抓对接、促转化;军事职业教育突出抓试点、带全局;真正做到联合培养、全程培养、全要素培养,打通军事人才成长培养链路。

第二是激发教育活力。要释放人才培养体系效能,激发内在动力,保持生机活力。要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理顺管理运行关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切实建好用好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是形成多方合力。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既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又功能各异、各有侧重,三者有机统一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生动实践,要把三者捆在一起筹划、整体协调推进。重点要健全统一领导、横向协作、分类指导的领导管理体制,统筹协调解决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军事人才培养重大问题,凝聚起办学合力,打造支撑强军伟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

——访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副教授张翚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副教授张翚表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这为科技强军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四五”时期很可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军事革命质变期,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生物交叉、人体机能改良等重大战略前沿技术演进之快、影响之广,已超出旧知识体系认知范围,并呈现多点迸发、群体突破的态势。”张翚指出,传统武器发展逼近物理极限,新机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促使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新型战争手段爆发式增长。无人作战系统、超高速导弹、天基动能杀伤武器、激光武器、纳米武器等“新锐”日臻成熟并向战场“C位”靠拢,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等威胁日甚。我军武器装备应针对不同方向的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战场环境,根据未来战争需要统筹安排武器装备的体系、规模、结构,确保研发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合战场和部队需求,关键时刻能够亮出有效震慑对手的“杀手锏”。

如何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张翚认为,当前尤其要在“自主”“抢先”和“智能”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自主”,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中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国防领域自主可控水平。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是“抢先”,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打造更多克敌制胜的大国重器,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科技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决胜未来战争的“第一战斗力”。国家发展、军事变革皆因科技应用、装备创新而发轫,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不会等待人们的普遍觉醒,未来的战略主动权更没有谁会拱手相让。深入认识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规律和趋势,才能透彻理解社会进步和军事变革的本质,抓住新事物赋予各国的平等机遇,抢占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未来对抗中把握先机,立于不败。

三是“智能”,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推进现役武器装备“+智能”改造和新型武器装备“智能+”建设,带动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体系跃升。面对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应着眼智能化战争体系作战和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双重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编制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发展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研制高中低端、大中小微型、远中近程,覆盖陆、海、空、天、网、电等多维空间领域及作战与保障相配套的智能化无人作战装备体系,增强各军兵种和作战、保障等各种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体系融合度。同时,应着眼无人和反无人、智能与反智能作战需要,注重研发反敌智能化无人作战的武器装备系统,确保能够有效地与敌进行智能化无人攻防对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阿奎

41

提高质量效益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访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具体部署,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指明了方向。本刊特专访四位军事专家,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官兵进行战术基础动作训练。周凯威摄/光明图片

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

——访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郭凤海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先进军事理论对引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地位作用。”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郭凤海说,我们要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高度依赖现代化军事理论作支撑;要适应世情变化,有效应对新军事革命挑战,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立足上流,在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中赢得主动,理论的先进性具有全局性支撑作用。

郭凤海认为,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要立足我国我军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国兵学的深邃智慧和我军优良军事传统,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特别要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继承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等一整套理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经验,探索其新的实现形式,以卓越的创见保持和发扬我军特色和优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郭凤海指出,必须准确把握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把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内容要求,推动理论内容重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打赢现代战争,必须科学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作战方式,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作战相适应的新理念,强化全维全域一体对抗意识,注重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创新制胜强敌的多种战法。要大力加强核心作战概念开发和自主创新,形成一系列管用好用的战法训法新成果,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核心作战理论相关战法,推进作战理论现代化。

郭凤海谈到,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因。创新军事理论必须以军事战略需求、战争需求、作战需求、军队建设需求等为牵引和方向。当前我军处于新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如何有序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军民融合等后续改革,如何科学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如何创新发展适应我军实际的打法战法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打赢未来战争的实践需求,力求在战争指导、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与运用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拓展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路径,注重研战结合,充分发挥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别是实战化军事训练、虚拟军事实践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

“强国强军,战略先行。”郭凤海提出,要科学把握政治与军事、政略与战略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要深入研究军事战略重大问题,创新战略指导思想和基本作战思想。积极防御是我们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就要不断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把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

“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还必须推动军事思维转型。”郭凤海说。先进军事理论的鲜活特征,是关注全球最新战例,注重反思性研究,突出前瞻性创见。历史表明,环境、任务、条件和问题变了,如果仍然抱着原有思维习惯,奉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可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理论现代化背后体现的是观念变革,要勇于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为此,必须优先追求认知领域现代化,塑造以反思进取为特征的思想观念,为变革创新开辟道路。

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战车奔赴演习场。新华社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

——访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对于破解我军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说。“十三五”期间,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拉开大幕,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先后启动,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

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构建起“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改变长期以来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力量结构和兵力布势,部队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对军事政策制度进行系统、深入改革,深化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改革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在张杰看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加快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转型建设,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支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整体作战效能的发挥。”张杰表示,“十四五”时期,人民军队必将在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赢得军事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推进?张杰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军委高效指挥军队,确保军委科学谋划和加强部队建设管理,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

二是进一步打造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强化体系建设思想,统筹传统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统筹作战力量和作战支援保障力量建设,通过对体系结构整体再造促进战斗力跃升。按照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的要求,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使我军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优化军兵种内部力量结构,从体制编制上为加快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提高战略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三是进一步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创新战略管理制度,健全以精准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国防和军队发展精准度。

高校学子在江西省南昌市军事主题公园,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成就。新华社发

打造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访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马建光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这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马建光说。军队院校作为输送强军人才的重要源泉,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贯彻落实“树德正品”。院校是培养德才的大摇篮,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办学育人的先导区,必须以铁一般的忠诚担当,扛起为党和军队事业培养坚定举旗人、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马建光认为,军队院校教员是铸魂塑德的精工匠,是带兵育人的主力军,是以身垂范的先行者,必须抓住抓紧抓牢学员思政建设,加强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赓续红色基因贯穿覆盖学员成长的全过程全地域全时段。军校学员要注重点滴养成“砥砺德行”,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献身强军事业统一起来,以实际行动争做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

“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根本属性是姓军为战。必须紧跟世界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变化,培育新型军事人才。”马建光表示,军队院校党委要紧紧结合“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要求,把军事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构建起来,积极向精准识变靠拢,把院校转型的时代课题谋划好,努力开创新时代军事教育新局面。

“名师必晓于实战。”马建光指出,院校教员要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精准把握战争形态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把战争新理论新方法新形态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培养一批晓于现代战争的教员队伍。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战场形态进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未来战争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军校学员要聚焦主责主业,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切实在想打赢、谋打赢上攻坚克难、有所作为。要主动调整学习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战略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以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向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不断努力。

在马建光看来,进入新时代,必须切实加强三位一体理论研究,提升军队战斗力。第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全军办教育、联合育人才”的教育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规划跟踪伴随军人职业生涯全过程。军队院校教育突出抓内涵、强基础;部队训练实践突出抓对接、促转化;军事职业教育突出抓试点、带全局;真正做到联合培养、全程培养、全要素培养,打通军事人才成长培养链路。

第二是激发教育活力。要释放人才培养体系效能,激发内在动力,保持生机活力。要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理顺管理运行关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切实建好用好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是形成多方合力。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既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又功能各异、各有侧重,三者有机统一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生动实践,要把三者捆在一起筹划、整体协调推进。重点要健全统一领导、横向协作、分类指导的领导管理体制,统筹协调解决跨军地、跨部门、跨领域军事人才培养重大问题,凝聚起办学合力,打造支撑强军伟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

——访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副教授张翚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副教授张翚表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这为科技强军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四五”时期很可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军事革命质变期,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生物交叉、人体机能改良等重大战略前沿技术演进之快、影响之广,已超出旧知识体系认知范围,并呈现多点迸发、群体突破的态势。”张翚指出,传统武器发展逼近物理极限,新机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促使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新型战争手段爆发式增长。无人作战系统、超高速导弹、天基动能杀伤武器、激光武器、纳米武器等“新锐”日臻成熟并向战场“C位”靠拢,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等威胁日甚。我军武器装备应针对不同方向的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战场环境,根据未来战争需要统筹安排武器装备的体系、规模、结构,确保研发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合战场和部队需求,关键时刻能够亮出有效震慑对手的“杀手锏”。

如何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张翚认为,当前尤其要在“自主”“抢先”和“智能”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自主”,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中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国防领域自主可控水平。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是“抢先”,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打造更多克敌制胜的大国重器,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科技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决胜未来战争的“第一战斗力”。国家发展、军事变革皆因科技应用、装备创新而发轫,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不会等待人们的普遍觉醒,未来的战略主动权更没有谁会拱手相让。深入认识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规律和趋势,才能透彻理解社会进步和军事变革的本质,抓住新事物赋予各国的平等机遇,抢占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未来对抗中把握先机,立于不败。

三是“智能”,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推进现役武器装备“+智能”改造和新型武器装备“智能+”建设,带动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体系跃升。面对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应着眼智能化战争体系作战和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双重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编制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发展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研制高中低端、大中小微型、远中近程,覆盖陆、海、空、天、网、电等多维空间领域及作战与保障相配套的智能化无人作战装备体系,增强各军兵种和作战、保障等各种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体系融合度。同时,应着眼无人和反无人、智能与反智能作战需要,注重研发反敌智能化无人作战的武器装备系统,确保能够有效地与敌进行智能化无人攻防对抗。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