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 嫦娥五号回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 嫦娥五号回家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搬运嫦娥五号返回器。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 嫦娥五号回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 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12月17日,在北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人们在欢迎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当晚,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嫦娥五号返回器被空运至北京并正式回到“出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将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12月17日,在北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人们在欢迎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当晚,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嫦娥五号返回器被空运至北京并正式回到“出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将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成功 12月17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庆祝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庆祝。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 坚守 12月15日,四子王旗民兵骑兵连在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场区附近巡逻。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间临近,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骑兵连在严寒中驻守着陆场区。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 中国太极,成功申遗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小镇习练太极拳(无人机照片,12月16日摄)。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发
- 中国太极,成功申遗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太极拳博物馆前表演太极拳(无人机照片,2018年6月29日摄)。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 飞机维修课 12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采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增设航空服务、飞机维修、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先后与全国4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参加公祭仪式。 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 孤岛医生 余家军驾船出诊(1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的库区深处,有一座被称为“海岛”的孤岛,原来住着40多户贫困户。看病难,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以前岛上没有卫生站,村民看个小病都要划两三个小时的船到麻埠镇卫生院,如果遇上急病往往会被耽搁。”42岁的村医余家军说。 后来,当地政府用活动板房在水面搭建了一个简易卫生站,但日常出行、出诊依然要靠划船。作为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唯一的村医,余家军1999年从卫校毕业后回到齐山村。为了给岛上的乡亲看病,余家军和妻子将家安在一条木船上,取名“海岛卫生站”,划着木船出诊。这一划,就是21年。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状况,余家军感受到一个接一个的变化:卫生站从活动板房改建到“孤岛”上,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余家军把出诊的木船换成更安全的铁船;村里的贫困户逐步脱贫。 虽然岛上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但余家军放弃了出去的机会。他说只要村民需要,自己会一直守在这里。2020年,余家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 雪后青海湖 12月17日拍摄的冰雪覆盖下的青海湖一角(无人机照片)。 冬日时节,雪后的青海湖在冰雪装扮下宛如童话世界,冰雪覆盖的湖面如同破碎的玉带,形成独特的景观。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 雪后青海湖 12月17日,羊群走在被冰雪覆盖的青海湖湖畔(无人机照片)。 冬日时节,雪后的青海湖在冰雪装扮下宛如童话世界,冰雪覆盖的湖面如同破碎的玉带,形成独特的景观。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 冰瀑玉壶 12月16日,游人在陕西壶口瀑布景区“冰瀑玉壶”景观前游览(无人机照片)。 近日连续降温,位于秦晋峡谷的黄河壶口瀑布形成“冰瀑玉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 熊猫戏雪 12月17日,两只大熊猫幼崽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雪地里嬉戏。 近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降雪天气,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一片银装素裹,大熊猫在雪地里嬉戏,享受降雪带来的乐趣。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 “微”视界 12月16日,“济南微雕”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展示自己创作的微雕作品。 今年71岁的王天明从事微雕创作35年,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能在玉石、壶、米粒等材料上雕刻,还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微雕是门感觉的学问。王天明在做微雕时凭肉眼和感觉完成,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练习获得的手感。他介绍,从事微雕首先得有一定的书法与绘画基础;其次是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再者,从事者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微雕是枯燥细致的活,没十年二十年根本练不出来。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 新华社发(赵晓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