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亡东吴,一统天下。此后,他着手对全国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实施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太康二年(281),复武进县为丹徒县,属扬州毗陵郡。丹徒县改称武进县长达47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丹徒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得名,历经400余年的风雨,名称始终未改。包括最爱改地名的王莽,据历史学家谭其骧《新莽职方考》一文的考证,全国1500多个县名被他改了将近一半,也只是把丹徒隔壁的曲阿改作了风美,却没有动丹徒名字的心思。直至吴嘉禾三年(234),孙权改丹徒为武进,寓“以武为进”之意,属毗陵典农校尉。
司马炎罢“天下军役”,革除“人地分离,游所不农”的屯田制,撤销毗陵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毗陵郡统丹徒、曲阿、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无锡七县,户一万二千,郡治先设于丹徒,后迁往毗陵(今江苏常州)。这是丹徒县作为郡治之始。
晋武帝司马炎长子司马轨,年二岁而夭。太康十年(289),追封为毗陵王,谥号悼,以始平王司马玮之子司马义为嗣。司马玮,字彦度,乃司马炎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后改封楚王。太康十年十一月,作为司马轨后嗣,司马义被封为毗陵王。
永兴元年(304),毗陵郡被封给东海王司马越世子司马毗为食邑,为避其名讳,改为晋陵郡,毗陵县改为晋陵县。永嘉五年(311)郡治自晋陵迁还丹徒。太兴元年(318)至咸和三年(328)十年间,郡治曾徙至京口,后又迁还丹徒。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复迁晋陵,隋开皇九年(589)废。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作者:孟宪威
编辑: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