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唱好“大、运、河”三字歌

2020-12-14 09:20

◎季 平

大运河保护和利用,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从领导到百姓都很关注。处于江河交汇的镇江,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唱好“大、运、河”三字歌,让大运河走向未来、助力发展。

在思想认识层面,唱响“大”字歌,突显大工程、大规划、大保护

思想指导行动。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树立“三大”全局观。

一要认清这是传世的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在江苏境内就达628千米,现在要保护利用好,更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做到。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政协联动机制的做法,建立江苏大运河协调联动联系机构。由省政协牵头,对内协商处理在江苏境内的大运河段的各种事宜,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构建跨区域协商平台,建立团结协作、联合联动机制,强化各地政协组织机制化的相互交流,形成强大合力;对外处理好与外省的关系问题,形成江苏大运河建设大团结格局,展现政协优势、体现政协担当。

二要做一个科学的大规划。用前瞻性、战略性眼光,规划好大运河江苏段的总体发展规划、目标、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大运河建设既是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层面的规划设计、协调推进,也需要社会和群众的分工合作、协同创新。规划中,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主动为大运河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良策、破解难题,使规划更加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要特别注重大保护。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规划实施机制,严格按照大运河规划系统要求,正确把握保护、治理、开发的关系,在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实践路径层面,唱好“运”字歌,做到能运用、会运用、巧运用

让大运河历史遗存变成财富而不是包袱,就要善于运用,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还要运用好,要从 “三个结合”上做文章,真正让大运河做到“还河于民、造福于民”。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长江经济带结合起来。主动融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落实国家和省战略部署的重大任务,也是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加快大运河建设的重大机遇。要以打造“中国内河航运标杆、世界内河航运之窗”为目标,加强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和沿线植树造林,打造大运河江苏段的品牌与特色,在高质量发展中树立独特优势。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觉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主动作为,高标准打造大运河江苏段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经济带。着力推进全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加强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化旅游大提升结合起来。完善道路交通、客运码头、游客服务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出行和优质化服务的需求。优化大运河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大运河特征的旅游线路,讲好大运河故事,不断满足人们对大运河旅游全景展示和体验的需求。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品牌特色层面,唱响“河”字歌,打造生态河、航运河、景观河、文化河

河是大运河的根。只有在紧紧围绕建设好“四河”出特色、显亮点,才能充分彰显大运河的价值。

一是做好水体治理,建设好生态大运河。做好“水”的保护文章,坚持清淤与截污、引水与排水、净化与绿化结合,改善运河水质,沟通河网水系,建设滨河通道。以“水”与“绿”为主元素,开设沿河生态空间廊道,形成生物循环圈,使大运河成为横贯江苏的“生态轴”。

二是完善水陆交通网,建设好航运大运河。以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为基础,完善大运河两侧交通系统,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重塑运河两岸道路和桥梁风韵,让人能便捷到达大运河景区;打通大运河两岸游步道,让人能直接观赏两岸风光景色;搭建大运河亲水平台,营造人性化环境,让更多的人聚集至大运河景区;注重滨河小区块建设,让大运河水景引入城乡。

三是做好岸线整治,建设好景观大运河。要对沿岸住宅、单位进行整治,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宜人滨河环境,全线打通古运河两岸绿廊,让市民游客能亲近运河、游览运河、品味运河。推进重点遗址保护工程,再现历史风貌;修缮和恢复一批古城、古镇、古街、古渡,重塑历史风貌、复兴往日盛景,打造岸上有树、河上有船,眼中有景、心中有感的大运河景观精品工程。

四是充分挖掘历史,打造好文化大运河。打造集“大运河文化、渡驿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把大运河同长江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有机结合,擦亮这张江苏省历史文化名片;利用以大运河历史建筑、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节点的运河传统文化长廊,开发大运河旅游产品,丰富大运河旅游内容,开设大河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线路,打造知名旅游产品,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市政协城乡委主任)

52

◎季 平

大运河保护和利用,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从领导到百姓都很关注。处于江河交汇的镇江,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唱好“大、运、河”三字歌,让大运河走向未来、助力发展。

在思想认识层面,唱响“大”字歌,突显大工程、大规划、大保护

思想指导行动。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树立“三大”全局观。

一要认清这是传世的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在江苏境内就达628千米,现在要保护利用好,更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做到。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政协联动机制的做法,建立江苏大运河协调联动联系机构。由省政协牵头,对内协商处理在江苏境内的大运河段的各种事宜,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构建跨区域协商平台,建立团结协作、联合联动机制,强化各地政协组织机制化的相互交流,形成强大合力;对外处理好与外省的关系问题,形成江苏大运河建设大团结格局,展现政协优势、体现政协担当。

二要做一个科学的大规划。用前瞻性、战略性眼光,规划好大运河江苏段的总体发展规划、目标、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大运河建设既是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层面的规划设计、协调推进,也需要社会和群众的分工合作、协同创新。规划中,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主动为大运河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良策、破解难题,使规划更加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要特别注重大保护。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规划实施机制,严格按照大运河规划系统要求,正确把握保护、治理、开发的关系,在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实践路径层面,唱好“运”字歌,做到能运用、会运用、巧运用

让大运河历史遗存变成财富而不是包袱,就要善于运用,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还要运用好,要从 “三个结合”上做文章,真正让大运河做到“还河于民、造福于民”。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长江经济带结合起来。主动融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落实国家和省战略部署的重大任务,也是推进江苏高质量发展、加快大运河建设的重大机遇。要以打造“中国内河航运标杆、世界内河航运之窗”为目标,加强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和沿线植树造林,打造大运河江苏段的品牌与特色,在高质量发展中树立独特优势。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觉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主动作为,高标准打造大运河江苏段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经济带。着力推进全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加强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化旅游大提升结合起来。完善道路交通、客运码头、游客服务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出行和优质化服务的需求。优化大运河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大运河特征的旅游线路,讲好大运河故事,不断满足人们对大运河旅游全景展示和体验的需求。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在品牌特色层面,唱响“河”字歌,打造生态河、航运河、景观河、文化河

河是大运河的根。只有在紧紧围绕建设好“四河”出特色、显亮点,才能充分彰显大运河的价值。

一是做好水体治理,建设好生态大运河。做好“水”的保护文章,坚持清淤与截污、引水与排水、净化与绿化结合,改善运河水质,沟通河网水系,建设滨河通道。以“水”与“绿”为主元素,开设沿河生态空间廊道,形成生物循环圈,使大运河成为横贯江苏的“生态轴”。

二是完善水陆交通网,建设好航运大运河。以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为基础,完善大运河两侧交通系统,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重塑运河两岸道路和桥梁风韵,让人能便捷到达大运河景区;打通大运河两岸游步道,让人能直接观赏两岸风光景色;搭建大运河亲水平台,营造人性化环境,让更多的人聚集至大运河景区;注重滨河小区块建设,让大运河水景引入城乡。

三是做好岸线整治,建设好景观大运河。要对沿岸住宅、单位进行整治,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宜人滨河环境,全线打通古运河两岸绿廊,让市民游客能亲近运河、游览运河、品味运河。推进重点遗址保护工程,再现历史风貌;修缮和恢复一批古城、古镇、古街、古渡,重塑历史风貌、复兴往日盛景,打造岸上有树、河上有船,眼中有景、心中有感的大运河景观精品工程。

四是充分挖掘历史,打造好文化大运河。打造集“大运河文化、渡驿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把大运河同长江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有机结合,擦亮这张江苏省历史文化名片;利用以大运河历史建筑、历史桥梁和历史遗存为重要节点的运河传统文化长廊,开发大运河旅游产品,丰富大运河旅游内容,开设大河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线路,打造知名旅游产品,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市政协城乡委主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