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他,创新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他,创新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他首创超弹性导电体、开创新一代超薄和柔性太阳电池技术和智能柔性机械电子研究;他,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近日,他被授予“镇江市人民奖章”。
图一,丁建宁(左二)在光伏企业指导生产。
他,就是江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丁建宁。多年来,丁建宁聚焦光伏产业,在推动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领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完成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奖12项,中国专利银奖1件,发表论文600余篇,著作8部,授权发明专利168件。
“‘镇江市人民奖章’5年评选一次,是镇江市最高荣誉。我能获此殊荣,倍感兴奋与自豪,也倍感责任与动力。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为科技强国、科技兴市努力工作,在新能源科技创新中再做贡献。”昨天,丁建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图二,丁建宁(左一)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记者了解到,丁建宁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微机械设计基础研究,为微机械电子器件设计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较早针对光伏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是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引领者。丁建宁的突出科技成果有:首创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助推我国多晶硅产业跃居世界第一,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该成果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突破了太阳能电池微纳制造技术,引领国际光伏产业制造技术,该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首创超弹性导电体材料,发表在著名刊物《Science》被美国《Discover》评为世界100项重大发现之一,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柔性太阳电池及柔性机械电子等方面有巨大应用前景;突破了低温储能器件微纳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了宽温区工作。
与此同时,丁建宁积极服务镇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建了我国首个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地方光伏产业发展。“目前,该创新中心集聚了10余所高校和3所中科院研究所,服务200余家光伏企业。”丁建宁介绍说:“我还兼任市科协副主席,推动江苏大学与镇江所辖区市的全面合作,建立校企研究院,成立江苏大学-大全集团研究院、江苏大学恒顺集团研究院等校企合作平台。”
图三,丁建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采访获悉,丁建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助力地方企业特色发展,现已结出硕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已在镇江东方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丁建宁告诉记者:“该成果使多晶硅生产能耗降低2/3以上,实现了多晶硅闭环式生产,无污染排放,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60%以上,增补国内空白。截至目前,累计销售6.3亿元,实现利税2.2亿元。”
如今,丁建宁带领他的团队在光伏产业领域不断进行新的研究、新的突破。据丁建宁介绍,他们主持的《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通过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评审(2020年);承担的《超薄玻璃物理钢化及超薄双玻组件制造原理、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通过了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评审(2020年)。“这两项成果实现了我国光伏从‘0-1’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并从基础研究拓展到应用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产业化,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国际主流技术,助推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世界领先,助力我国2020年实现了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光伏制造》也成了《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丁建宁说:“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代晶硅钝化接触太阳电池量产制造原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确保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继续领跑世界。”
此外,丁建宁和他的团队围绕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出“双导师”、“双平台”培养模式,培养的博士、硕士在行业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江苏大学和镇江市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中心的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接下来,江苏大学还将对接更多的地方产业,集聚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多维度、全面开放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镇江产业强市的目标。(全媒体记者 林兰)图片由丁建宁提供
编辑: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