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为建设好家乡再出一份力再发一份光——访镇江“全国文明家庭”沈填珍陆土方家庭

2020-11-24 18:46

今日镇江讯 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有这样一户家庭,村民们提起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夫妻俩结婚以来,面对贫困的生活和艰难的时刻,互相鼓励,同舟共济,一起携手走过了45载相濡以沫的幸福岁月。从曾经的赤脚种田人到机械化"种粮大户",从曾经的负债累累到带领全村50多人走上种粮致富之路。继去年荣获"第二届江苏文明家庭"称号的丹徒区沈填珍、陆土方家庭,近日又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表彰。

今天,难得做顿丰盛午餐

24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根据导航的提示,记者驱车来到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在高庄村里,记者沿途向村民们打听沈填珍家的地址。得知记者来意,村民们十分热情,并详细地向记者比划着该如何去沈填珍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行驶了一段又一段的乡间小路,见到路边停放的一辆久保田牌拖拉机后,记者知道沈填珍的家到了。

时间已是上午10点半,沈填珍家的厨房里,已是氤氲缭绕。见到记者到来,一位穿着红色罩衣、朴实无华的70岁农村老人笑着出来相迎,并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中坐下歇息。这名老人,就是"全国种粮大户"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丹徒区优秀共产党员"沈填珍。

厨房土灶的大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红烧肉,沈填珍坐在灶台前往灶膛里又添了几根柴火。丈夫陆土方则在一旁的灶台前炒着扁豆,准备着另一道菜。沈填珍说,因为早上下雨,原本此时应该还在田里忙碌的他们,难得在家里做起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烧菜的间隙,记者和沈填珍夫妻俩聊了起来。1975年,同为25岁的沈填珍和陆土方经人介绍后走到了一起,出身农民家庭的他们,没有被贫困吓倒,而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他们一边靠种地维持生计,一边还要照顾中风卧床的公公和患有眼疾的婆婆,恪尽孝道,赡养老人。在那些艰难岁月里,沈填珍和陆土方在忙好老人和家务后,不分昼夜在田地里干活,流淌了无数的汗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夫妻俩的努力,从买农用机械欠债几十万元,到后来最多时承包了500亩田,沈填珍和陆土方通过勤劳的双手富了起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难能可贵的是,沈填珍夫妇不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带动全村50余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田里生产雇人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哪位独居老人没有米吃了,沈填珍夫妇就会送米上门;哪位村民有困难需要帮忙了,他们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认真做事,本分做人

中午11点多,在村委会上班的儿子陆卿回来吃午饭了。见到父母在忙,陆卿赶紧上来帮忙。陆卿工作后,曾在企业上班,受母亲的影响,他放弃了安逸的工作,回到农村扎根基层,接过母亲"好好种地"的接力棒。在全力创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同时,陆卿还为周边三百多户的农户提供植保、农技指导、机械作业等服务。陆卿说,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要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以父母为榜样,孝顺父母,和妻子和睦相处,教育子女同样也是用父母曾经教育过他的那些话,希望子女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厨房灯光的照射下,沈填珍脸上的皮肤黑得有些发亮。当记者问她此次获得"全国文明家庭"有什么感受时,沈填珍笑着说她很高兴,因为这份荣誉,是对他们全家最好的肯定和鼓励,她和丈夫也会继续种好地,站好最后一班岗,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齐奔小康,为建设好家乡再出一份力,再发一份光。(全媒体记者 孙晨飞 文/图)

编辑:陈路

50

今日镇江讯 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有这样一户家庭,村民们提起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夫妻俩结婚以来,面对贫困的生活和艰难的时刻,互相鼓励,同舟共济,一起携手走过了45载相濡以沫的幸福岁月。从曾经的赤脚种田人到机械化"种粮大户",从曾经的负债累累到带领全村50多人走上种粮致富之路。继去年荣获"第二届江苏文明家庭"称号的丹徒区沈填珍、陆土方家庭,近日又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表彰。

今天,难得做顿丰盛午餐

24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根据导航的提示,记者驱车来到荣炳盐资源区高庄村。在高庄村里,记者沿途向村民们打听沈填珍家的地址。得知记者来意,村民们十分热情,并详细地向记者比划着该如何去沈填珍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行驶了一段又一段的乡间小路,见到路边停放的一辆久保田牌拖拉机后,记者知道沈填珍的家到了。

时间已是上午10点半,沈填珍家的厨房里,已是氤氲缭绕。见到记者到来,一位穿着红色罩衣、朴实无华的70岁农村老人笑着出来相迎,并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中坐下歇息。这名老人,就是"全国种粮大户"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丹徒区优秀共产党员"沈填珍。

厨房土灶的大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红烧肉,沈填珍坐在灶台前往灶膛里又添了几根柴火。丈夫陆土方则在一旁的灶台前炒着扁豆,准备着另一道菜。沈填珍说,因为早上下雨,原本此时应该还在田里忙碌的他们,难得在家里做起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在烧菜的间隙,记者和沈填珍夫妻俩聊了起来。1975年,同为25岁的沈填珍和陆土方经人介绍后走到了一起,出身农民家庭的他们,没有被贫困吓倒,而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他们一边靠种地维持生计,一边还要照顾中风卧床的公公和患有眼疾的婆婆,恪尽孝道,赡养老人。在那些艰难岁月里,沈填珍和陆土方在忙好老人和家务后,不分昼夜在田地里干活,流淌了无数的汗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夫妻俩的努力,从买农用机械欠债几十万元,到后来最多时承包了500亩田,沈填珍和陆土方通过勤劳的双手富了起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难能可贵的是,沈填珍夫妇不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带动全村50余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田里生产雇人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哪位独居老人没有米吃了,沈填珍夫妇就会送米上门;哪位村民有困难需要帮忙了,他们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认真做事,本分做人

中午11点多,在村委会上班的儿子陆卿回来吃午饭了。见到父母在忙,陆卿赶紧上来帮忙。陆卿工作后,曾在企业上班,受母亲的影响,他放弃了安逸的工作,回到农村扎根基层,接过母亲"好好种地"的接力棒。在全力创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同时,陆卿还为周边三百多户的农户提供植保、农技指导、机械作业等服务。陆卿说,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要认认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这么多年来,他也一直以父母为榜样,孝顺父母,和妻子和睦相处,教育子女同样也是用父母曾经教育过他的那些话,希望子女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厨房灯光的照射下,沈填珍脸上的皮肤黑得有些发亮。当记者问她此次获得"全国文明家庭"有什么感受时,沈填珍笑着说她很高兴,因为这份荣誉,是对他们全家最好的肯定和鼓励,她和丈夫也会继续种好地,站好最后一班岗,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齐奔小康,为建设好家乡再出一份力,再发一份光。(全媒体记者 孙晨飞 文/图)

编辑:陈路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