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关于镇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11-14 13:30

◎胡元威

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事关“镇江很有前途”发展大局,事关“三高一争”城市荣光。经过调研思考,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应牢牢把握镇江发展的新格局新定位新要求,坚持“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城市定位,坚持走好产业强市、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一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形神兼备、独具魅力的新镇江。

以“产”立城,把产业强市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发展。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优势主导产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围绕“海陆空”,做大做强船舶制造海工配套、汽车制造及配套、航空航天、智能电气等特色产业;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光伏太阳能)、集成电路、医疗器械、香醋、眼镜、木业等一批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北汽、中船船舶与海工配套、航空航天、智能电气等一批特色园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进一步理顺旅游体制机制;制定“三山一湖一渡”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旅游景区升级和旅游项目建设。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铁公水联运,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抢抓社会老龄化机遇,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商务商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环境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轻工、建材、造纸、香醋、眼镜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根据企业评估分类分级,继续推动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腾笼换鸟”。

做强做大县域产业经济。丹阳市要当好镇江产业强市的“领头雁”,在推进眼镜、木业、纺织、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碳纤维、高温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和以鱼跃医疗为重点的大健康特色产业;句容市既要融入南京,承接南京产业梯度转移和创新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旅游等特色产业,也要接力镇江,布局建设宁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业走廊;扬中市要发挥“四千四万”精神新内涵,进一步打造智能电气、新能源等产业特色集群;丹徒区要发挥北汽麦格纳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打造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京口区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做强新型合金材料、基础化工材料等特色产业;润州区要在城市旅游、商贸商务、电子商务、宜居服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城市经济业态上创新作为。

以“绿”靓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生态是我市最大的特色,要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工作目标、对策举措上,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要求,建立生态效益经济社会评价考核体系,在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污染整治,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污染权交易制度,设立完善各类主要污染物交易市场,出台主要污染物排放影响评估办法、考核办法和交易规则,尽快建立市域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中心。

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一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经济。推进国家低碳建设试点城市、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消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低碳新经济,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要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新面貌。坚持走“显山露水、生态宜居”之路,充分凸显镇江的山水之美、文化之魂,加快发展以山水花园、文化名城、旅游休闲为特色品牌的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魅力城市。三要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径。立足我市地貌特征,大力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以有机稻米、应时鲜果、名特茶叶、特种水产、地方中草药为主的绿色有机农业,走精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要用发展成果回馈城市生态。一是让生态环境“美”起来。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原则,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土三大行动,对全市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二是让资源要素“活”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协调城镇建设用地、创新平台载体、旅游景区资源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真正活起来。三是让城乡百姓“富”起来。围绕城市目标定位,坚持文化立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靓市,努力丰富城市生态发展内涵,拓宽市民增收致富渠道。

以“创”强城,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聚力打造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国家高新区是镇江产业高端发展、创新创业、改革开放、产城融合的先行军,要加快高端人才、高新技术、高新企业集聚,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的核心优势,引领支撑全市创新发展。要启动建设宁镇创新带,发挥南京仙林、镇江高校园区两个大学城优势,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引培团队、完善载体、创优环境,推进创新发展。要重点做强船舶海工主导产业,做特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数字产业、现代物流装备、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

巩固提升国家经开区产业强市主阵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勇当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全省全国比学赶超、争先创优。要成为产业强市的“硬核力量”,努力实现项目、企业、产业链大突破。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紧密围绕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在加快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驻镇高校科技支撑作用。重点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驻镇高校深化治理结构改革,激励高校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和柔性流动,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强化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支持驻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机制改革,引导鼓励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联合推动产业化项目,让更多科技成果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中心,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合作解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大力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升级版,积极参与宁镇人才创新走廊建设,持续打造人才梯队,逐步提高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率。积极推进“柔性引才”,鼓励企业将平台、技术、产业、人才相互融通。着力改善高端人才服务环境,依托金山湖、南山风景区等生态宜居福地,规划建设若干环境好、配套优、聚合高端要素的国际化社区,为高端科技人才、外籍人士、企业高管提供宜居宜业空间。

提高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力争实现企业层面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成功突破。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梯次实施企业创新成长计划,培育一批掌握“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亩产论英雄”评价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指标权重,有效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

以“变”活城,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引领发展的永恒动力

深度融入长三角、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一要推进产业合作对接。主动承接上海、南京的产业转移和创新溢出效应,吸引一线城市的相关企业来镇投资合作,为我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因子”。加强与上海、杭州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产业方面的深度对接,注重跨界融合产业技术创新,培育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或“独角兽”企业。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对接。发挥区位、生态、土地、房价等比较优势,探索构建镇江与上海、南京及其辖区之间创新发展合作新模式。可先通过句容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吸引人才团队和要素资源,打造宁镇创新创业走廊。鼓励镇江园区、企业在一线城市设立科创平台,提高研发水平。三要推进功能载体对接。探索铁公水联运、机场航空交通等方面功能对接互补和联动发展。积极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溢出辐射效应,重点在金融证券、现代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强化对接力度,推动镇江优质企业借力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四要推进公共服务对接。着重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协调政策、资质互认、融通兑现。

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一要狠抓项目谋划。精心编制产业图谱和产业招商地图,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及重要产业链谋划招商项目,主攻“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品牌型”项目,积极招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行业50强等具有全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二要狠抓项目落地。树立 “一盘棋”意识,落实“一把手工程”,突出专业化招商,推进招商项目早签约、早注册、早落地,在产业项目质量、重大项目数量、有效投入总量上取得更大突破。三要狠抓项目服务。推行项目招引“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融项目预审、金融服务、行政审批、跟踪督查于一体的全过程帮办制度,将招引环节的服务链延伸至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等过程,形成“招引-落地-建设-投产”的闭环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改革。一是聚焦主导产业。指导帮助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明确发展定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核心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以管资本为主强化出资人监管,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三是防控金融风险。引导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信用支持方式,控制债务总量,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资金链安全。四是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在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的管理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实行优先股和特殊管理股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市财政与产业集团之间的市场化核算机制。

以“业”宜城,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价值追求

加速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轨道交通为先导,以快速骨干路网为支撑,大力实施城市南移西进战略,强化东南、西南两轴辐射带动,构建全市域“一心两片”(镇江、丹阳都市核心,扬中、句容东西部发展片)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东南方向,积极推进镇丹一体化,加快形成主城区和丹阳、扬中“大三角”组合型城市群,推动镇江更好融入沪宁线发展主轴,强化与苏锡常的融合发展。西南方向,加快推进镇句一体化,打造集交通出行、风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镇江—句容生态大道绿色走廊,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生态旅游都市区,强化与南京都市圈的融合对接。二要提升中心城区能级。以城市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做优做强京口、润州板块,发展壮大丹徒板块,推动丹徒新城全面融入主城区,培大育强中央商务区,加快实现市域一体化,强力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以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城区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推动镇扬汽渡、江苏省第二监狱、驻镇野战部队指挥机关等出城入郊,加快构建生活、商业、教育、医疗等设施全覆盖的生活通勤圈。三要优化交通路网体系。配合城市南移西进战略,启动建设主城区至高铁南站、镇江东站、镇江大学城等重要枢纽节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干线;加快建设贯通中心城区至辖市的快速路网,改造升级金港大道、金润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道路系统,构建全市域互联互通的快速路网体系和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致力建设幸福宜居城市。一要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对城市新建建筑,要从规划概念、建筑选址、设计方案审查以及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天际线等细节严格把关,确保每一项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要科学改造老城区,充分体现“城市双修”“整旧如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实践“引入新产业”等理念原则,使改造后的老城区既有居住、生活等基本功能,还可蕴含文化传承,凸显城市风貌,提升宜居城市品质内涵。二要进一步提升就业率。以创新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创业就业工作,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三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为城镇居民。建立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推进全部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农民社会保障的同城化和一体化。稳步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缴费标准,积极开展大病补充保险,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建设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动世业洲生态健康岛建设。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统一建设智慧养老平台,发展医养结合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业,提升专业化养老服务水平,打造国家级“健康之城”闪亮品牌。

以“法”治城,把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全面提升法治镇江建设水平。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始终做到宪法至上、以民为本。要深化拓展法治实践,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更好发挥法治在平衡、调整和规范各种利益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守公平正义这个核心原则,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画出法律红线、守住法律底线。

打造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尊严感。要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镇江”,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以网上网下为同心圆,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重大事故,确保“平安镇江”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实施全市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计划,打造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群众工作队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作用和乘数效应,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深度激发干部群众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市政协办公室)

55

◎胡元威

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事关“镇江很有前途”发展大局,事关“三高一争”城市荣光。经过调研思考,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应牢牢把握镇江发展的新格局新定位新要求,坚持“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城市定位,坚持走好产业强市、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一个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形神兼备、独具魅力的新镇江。

以“产”立城,把产业强市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发展。突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优势主导产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围绕“海陆空”,做大做强船舶制造海工配套、汽车制造及配套、航空航天、智能电气等特色产业;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材料、先进高分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光伏太阳能)、集成电路、医疗器械、香醋、眼镜、木业等一批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北汽、中船船舶与海工配套、航空航天、智能电气等一批特色园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进一步理顺旅游体制机制;制定“三山一湖一渡”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旅游景区升级和旅游项目建设。发挥区域交通优势,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铁公水联运,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抢抓社会老龄化机遇,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商务商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环境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轻工、建材、造纸、香醋、眼镜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根据企业评估分类分级,继续推动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腾笼换鸟”。

做强做大县域产业经济。丹阳市要当好镇江产业强市的“领头雁”,在推进眼镜、木业、纺织、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碳纤维、高温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和以鱼跃医疗为重点的大健康特色产业;句容市既要融入南京,承接南京产业梯度转移和创新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旅游等特色产业,也要接力镇江,布局建设宁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业走廊;扬中市要发挥“四千四万”精神新内涵,进一步打造智能电气、新能源等产业特色集群;丹徒区要发挥北汽麦格纳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打造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京口区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做强新型合金材料、基础化工材料等特色产业;润州区要在城市旅游、商贸商务、电子商务、宜居服务、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城市经济业态上创新作为。

以“绿”靓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生态是我市最大的特色,要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工作目标、对策举措上,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要求,建立生态效益经济社会评价考核体系,在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污染整治,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健全污染权交易制度,设立完善各类主要污染物交易市场,出台主要污染物排放影响评估办法、考核办法和交易规则,尽快建立市域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中心。

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一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经济。推进国家低碳建设试点城市、省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消耗低、排放少、质效高的绿色低碳新经济,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要建设山水花园城市新面貌。坚持走“显山露水、生态宜居”之路,充分凸显镇江的山水之美、文化之魂,加快发展以山水花园、文化名城、旅游休闲为特色品牌的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魅力城市。三要探索现代农业新路径。立足我市地貌特征,大力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以有机稻米、应时鲜果、名特茶叶、特种水产、地方中草药为主的绿色有机农业,走精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要用发展成果回馈城市生态。一是让生态环境“美”起来。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原则,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土三大行动,对全市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二是让资源要素“活”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协调城镇建设用地、创新平台载体、旅游景区资源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真正活起来。三是让城乡百姓“富”起来。围绕城市目标定位,坚持文化立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靓市,努力丰富城市生态发展内涵,拓宽市民增收致富渠道。

以“创”强城,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聚力打造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国家高新区是镇江产业高端发展、创新创业、改革开放、产城融合的先行军,要加快高端人才、高新技术、高新企业集聚,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的核心优势,引领支撑全市创新发展。要启动建设宁镇创新带,发挥南京仙林、镇江高校园区两个大学城优势,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引培团队、完善载体、创优环境,推进创新发展。要重点做强船舶海工主导产业,做特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数字产业、现代物流装备、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

巩固提升国家经开区产业强市主阵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勇当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发展、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全省全国比学赶超、争先创优。要成为产业强市的“硬核力量”,努力实现项目、企业、产业链大突破。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紧密围绕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在加快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驻镇高校科技支撑作用。重点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驻镇高校深化治理结构改革,激励高校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和柔性流动,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强化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支持驻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机制改革,引导鼓励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联合推动产业化项目,让更多科技成果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中心,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合作解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大力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升级版,积极参与宁镇人才创新走廊建设,持续打造人才梯队,逐步提高驻镇高校毕业生留镇率。积极推进“柔性引才”,鼓励企业将平台、技术、产业、人才相互融通。着力改善高端人才服务环境,依托金山湖、南山风景区等生态宜居福地,规划建设若干环境好、配套优、聚合高端要素的国际化社区,为高端科技人才、外籍人士、企业高管提供宜居宜业空间。

提高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力争实现企业层面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成功突破。加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梯次实施企业创新成长计划,培育一批掌握“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亩产论英雄”评价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指标权重,有效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

以“变”活城,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引领发展的永恒动力

深度融入长三角、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一要推进产业合作对接。主动承接上海、南京的产业转移和创新溢出效应,吸引一线城市的相关企业来镇投资合作,为我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因子”。加强与上海、杭州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产业方面的深度对接,注重跨界融合产业技术创新,培育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或“独角兽”企业。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对接。发挥区位、生态、土地、房价等比较优势,探索构建镇江与上海、南京及其辖区之间创新发展合作新模式。可先通过句容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吸引人才团队和要素资源,打造宁镇创新创业走廊。鼓励镇江园区、企业在一线城市设立科创平台,提高研发水平。三要推进功能载体对接。探索铁公水联运、机场航空交通等方面功能对接互补和联动发展。积极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溢出辐射效应,重点在金融证券、现代服务业开放等领域强化对接力度,推动镇江优质企业借力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四要推进公共服务对接。着重在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协调政策、资质互认、融通兑现。

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一要狠抓项目谋划。精心编制产业图谱和产业招商地图,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及重要产业链谋划招商项目,主攻“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品牌型”项目,积极招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行业50强等具有全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二要狠抓项目落地。树立 “一盘棋”意识,落实“一把手工程”,突出专业化招商,推进招商项目早签约、早注册、早落地,在产业项目质量、重大项目数量、有效投入总量上取得更大突破。三要狠抓项目服务。推行项目招引“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融项目预审、金融服务、行政审批、跟踪督查于一体的全过程帮办制度,将招引环节的服务链延伸至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等过程,形成“招引-落地-建设-投产”的闭环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改革。一是聚焦主导产业。指导帮助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明确发展定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核心业务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二是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以管资本为主强化出资人监管,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三是防控金融风险。引导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信用支持方式,控制债务总量,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资金链安全。四是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在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的管理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实行优先股和特殊管理股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市财政与产业集团之间的市场化核算机制。

以“业”宜城,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价值追求

加速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轨道交通为先导,以快速骨干路网为支撑,大力实施城市南移西进战略,强化东南、西南两轴辐射带动,构建全市域“一心两片”(镇江、丹阳都市核心,扬中、句容东西部发展片)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东南方向,积极推进镇丹一体化,加快形成主城区和丹阳、扬中“大三角”组合型城市群,推动镇江更好融入沪宁线发展主轴,强化与苏锡常的融合发展。西南方向,加快推进镇句一体化,打造集交通出行、风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镇江—句容生态大道绿色走廊,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生态旅游都市区,强化与南京都市圈的融合对接。二要提升中心城区能级。以城市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做优做强京口、润州板块,发展壮大丹徒板块,推动丹徒新城全面融入主城区,培大育强中央商务区,加快实现市域一体化,强力提升主城区首位度。以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城区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推动镇扬汽渡、江苏省第二监狱、驻镇野战部队指挥机关等出城入郊,加快构建生活、商业、教育、医疗等设施全覆盖的生活通勤圈。三要优化交通路网体系。配合城市南移西进战略,启动建设主城区至高铁南站、镇江东站、镇江大学城等重要枢纽节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干线;加快建设贯通中心城区至辖市的快速路网,改造升级金港大道、金润大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要道路系统,构建全市域互联互通的快速路网体系和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致力建设幸福宜居城市。一要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对城市新建建筑,要从规划概念、建筑选址、设计方案审查以及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天际线等细节严格把关,确保每一项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要科学改造老城区,充分体现“城市双修”“整旧如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实践“引入新产业”等理念原则,使改造后的老城区既有居住、生活等基本功能,还可蕴含文化传承,凸显城市风貌,提升宜居城市品质内涵。二要进一步提升就业率。以创新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群体的创业就业工作,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三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为城镇居民。建立以居住证为依据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推进全部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农民社会保障的同城化和一体化。稳步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缴费标准,积极开展大病补充保险,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建设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创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动世业洲生态健康岛建设。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统一建设智慧养老平台,发展医养结合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业,提升专业化养老服务水平,打造国家级“健康之城”闪亮品牌。

以“法”治城,把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全面提升法治镇江建设水平。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始终做到宪法至上、以民为本。要深化拓展法治实践,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更好发挥法治在平衡、调整和规范各种利益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守公平正义这个核心原则,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画出法律红线、守住法律底线。

打造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尊严感。要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镇江”,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以网上网下为同心圆,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多主体参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重大事故,确保“平安镇江”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实施全市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计划,打造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群众工作队伍,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作用和乘数效应,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深度激发干部群众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市政协办公室)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