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内外风险挑战让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为抓好民生之本,党中央把就业放到了“六稳”和“六保”之首,作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江苏更是第一时间打出“免、减、缓、降、返、补”等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组合拳”,帮扶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失业保险扩围提标,千方百计筑牢民生基本盘。
来自江苏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6.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三季度同比增长12.3%,呈现企稳向好态势。9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失业风险得到较好应对;全省5550户重点企业用工总量达286.3万人,己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保市场主体,稳住就业基本盘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表示,每个市场主体背后,都有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和家庭。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居民就业、保住基本民生。为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降本减负、纾难解困,今年2-9月,江苏先后对102.6万户企业、1705万名职工减收养老、生育、工伤等三项社会保险费用870亿元,实施稳岗返还82.97亿元,返还额和受益面均居于全国前列。
今年2月,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没有提交任何材料的情况下,直接获得稳岗返还资金115.45万元,“这笔钱不仅让企业得到了实惠,更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信心!”公司人事经理陈倩说,企业正在建设苏博西馆、相城区长三角研发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今年春节就有一些外地员工留苏加班。稳岗返还资金保证了工程进度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公司还在疫情期间用部分资金慰问了湖北籍员工,让他们感受第二故乡的温暖。
这个国庆节,扬州市花园国际大酒店今年首次迎来客房爆满。“憋了大半年,酒店所有员工都鼓足了干劲!如果不是政府100多万元的稳岗返还补贴,我们根本撑不到10月!”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周静说,疫情后酒店迟迟不能复工,甚至241名职工的饭碗都成了大问题。“稳岗返还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帮我们扛住了压力,同甘共苦后,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向心力更加强了。”
戴元湖介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江苏将不断扩大政策受益面,推动在投资、消费、金融等方面研究出台更多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及时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发展潜力。
保重点人群,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
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达57.8万人,受疫情影响,部分毕业生离校时尚未落实工作;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一线普工多,灵活就业多,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影响也更为直接,稳定这些重点群体就业,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显得格外重要。
江苏省人社厅张宏伟副厅长介绍,疫情发生后,江苏迅速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1条措施,打造全国首家高校毕业生直播招聘服务平台,加大政府购买基层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力度,拓宽招生升学、参军入伍、国企吸纳、基层就业和科研助理“五个渠道”。提前启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调查登记和跟踪帮扶工作。截至目前,9.78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已有8.92万人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15%。
为了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充分对接,随着秋季开学,新一届毕业生招聘活动也提前启动。在10月17日举行的江苏省理工类2021届毕业生秋季大型招聘会上,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毕业生苗鹏程与雅迪电动车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我是学工业设计的,雅迪这种企业很适合我。”在参加了开学后的第九场招聘会后,苗鹏程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清晰的目标。
记者从南京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了解到,该市今年向高校毕业生组织的现场招聘会将超过1000场。
自今年2月21日,首班载着160名云南籍务工人员的飞机抵达盐城后,由政府出资或补贴开通的江苏农民工返岗复工专机已达25班、专列48趟、专车3001辆,为3884户企业直达送工8.36万人,新增6178名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来苏就业。截至9月底,外省在苏就业农民工达655万,与去年底持平。持续保持省内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针对退捕渔民特点,更加注重发展增值渔业分流渔民,更大力度开发护渔员、蓝藻打捞员等涉渔公益性岗位,更有针对性扶持退捕渔民自主创业带动转产就业。参照失地农民将退捕渔民纳入社会保障,人均补助约7—10万元,位居长江禁捕退捕省份前列。截至目前,全省41937名退捕渔民中,转产就业率和养老参保率分别达81.53%、89.38%,其中国家下达的14887人的年度刚性任务中,转产就业率和养老参保率分别达91.47%和96.77%。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今年以来,江苏先后为65.97万名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46.32亿元,稳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至人均1602元,并加强与低保、社会救助衔接,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培育增长点,为稳就业提供无限可能
疫情促进网络零售、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新经济、新产业快速成长,催生出更多新职业、新就业形态,为扩大就业规模和创业机遇提供无限可能。
南京秦淮区武定新村的祝良才曾在新街口一家影城工作,春节后因为疫情赋闲在家。4月初,再也坐不住的他试着兼职网约车司机,“本来只想挣点外快,发现收入不错就全职了”。祝良才现在每天开车10个小时,月收入七八千元。据了解,今年以来,滴滴平台吸纳灵活就业人员超过150万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大数据管理师、电子竞技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背后对应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才缺口,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就业选择。
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6岁的王在盛今年4月在句容成立了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门为网店做店铺问题诊断、图片视频拍摄、客服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运营服务。“疫情发生以来,直播特别受网店重视,有的网店做一场直播,只能卖一两百元,就请我们策划、指导,做示范直播,销路大大提升。”目前公司已接吸纳8人就业,生意红火。
疫情发生后,江苏先后出台“促进经济循环畅通50条”“扶持中小企业22条”“扶持商贸服务企业8条”等文件,支持网络营销、直播带货、在线产业等发展,助力小店经济、零工经济、地摊经济,推动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2万,同比增长31.4%。
来源:交汇点
编辑: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