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上海,因科学而刷屏 ——来自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报道

2020-10-31 15:58

10月30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球300多位科学家,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图为论坛上的“人类共同命运”科学对话。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10月30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20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将在3天的会期云上相聚;130余场科学家独立演讲、70余场主题峰会,大部分活动将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

史无前例的全球顶尖科学家联动,造就一场疫情也阻碍不了的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

把科学分享给更多渴求的眼睛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抵达上海,现场参加论坛;哈维·阿尔特、安德烈亚·盖兹两位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参会阵容。

百位顶尖科学家云端会聚,百场论坛活动精彩纷呈,共同探讨“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同时立足于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致力青年成长三大任务,持续关注人类当前与未来面临的科技挑战,聚焦基础科学和源头创新,发布最顶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积极推动中外科学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平台。

跨越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难,促成三届论坛中顶尖科学家参与数量最多的一次论坛,如何、为何能做到这样的增长?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执行理事长裘正义介绍,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系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年度国际科学家论坛。

裘正义告诉记者,三届论坛是一个过程,第一届的确是蛮难的,但是通过前面两届的铺垫,科学界比较认同论坛,科学家们源源不断把朋友拉进来,圈子快速增长很正常。现在科学中心是慢慢往东方转移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趋势。这些科学家也有着对中国的认同,对上海的喜爱。因此,这届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克服了种种困难,跨地域跨时区,把科学家聚合在一端,显示了科学本身的力量和科学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是“科学无国界”精神的有力实践。

把蛋糕再做大一点,把科学分享给更多渴求的眼睛。本届论坛官方网站已正式上线,将提供71场活动、共计150小时的视频直播和回放,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科学盛会。所有场次均向公众免费开放。

集聚“科学天团”的顶尖思想交锋

随着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一场名副其实的科学马拉松开跑。以参会科学家开放讨论为最大特色的莫比乌斯论坛将贯穿会期3天,满载100多位顶尖科学家大开的脑洞。

人为什么要睡觉?包括海尔兄弟在内,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小朋友,同时也困扰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尽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钟揭秘者、昼夜节律研究的权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神经科学的一大挑战,也是非常有趣的问题。落到实地来说,就是如何让睡眠和昼夜节律更加有效。”

生物基因大测序呼唤跨学科合作。201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哈里斯·李文表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高质量基因组序列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对所有生命进行排序,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起源,也才能更加明确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纳米技术帮助人类变得更强。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费林加希望能够将纳米技术运用到人体上,建造微型的机器,帮助人类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这是一群敢用科学撬动地球的人。这是一群能用智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

议题设置上,第三届论坛紧扣科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科学热点,亮点颇多。

面对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三届论坛特设病毒之战——世界顶尖科学家病毒峰会,共话人类对抗病毒的持久战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表视频演讲,倡导科学抗疫、共同抗疫。“硅谷教父”、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分别就人工智能、科学转化、生物医药和疫情防控等热门科学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第三届论坛还邀请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把脉疫情中的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复苏之途;紧随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热点,在量子科技、天体物理、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均设置了系列峰会;设立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前沿话题讲堂,邀请12个前沿科技领域的科学家,面向公众介绍最新研究进展,畅谈科学为人类带来的福祉。

“3天的时间远远不够”

论坛开幕当天,多项论坛成果集中发布;举行了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仪式;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揭牌;上海交通大学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基金会设立项目聚焦4个方向:科学交流类项目、青年发展类项目、科研转化类项目、科学教育类项目。为实现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这一重大平台功能,为中国承接世界科学中心的向东迁移、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作出独特贡献。

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将与新片区战略同频共振,面向国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将“最先一公里”优势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动能,将顶尖科学资源与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融合起来,打造最符合创新规律的空间载体。

“时间不够!”裘正义说,我们迫切地感觉到一个纯粹的学术交流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在短短的3天内,哪怕科学家们连轴转,也无法将科学家的思想全部留下来。上海需要顶尖科学家。我们要留住人,争取能进一步带出一流的队伍。科学社区以及基金会的建设,有望把我们的思想有效转化,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好的项目、在论坛上比较热点的课题,未来都可能落到社区里进行一些实地研究。

论坛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科学交流平台,对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形成了很多良性互动。罗杰·科恩伯格在致辞中说:“上海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行动力,令人印象深刻!愿在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培育青年科学家等方面,进一步与上海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科学家们说,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我们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对科学的尊重,对科学家的欢迎。在上海举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持续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为大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难得的良机。论坛的召开让上海这座“世界城市”变得更有吸引力。上海充满能量,是一座未来之城。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缪小兵


47

10月30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球300多位科学家,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图为论坛上的“人类共同命运”科学对话。新华社记者 王翔摄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10月30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20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将在3天的会期云上相聚;130余场科学家独立演讲、70余场主题峰会,大部分活动将通过网络向公众直播。

史无前例的全球顶尖科学家联动,造就一场疫情也阻碍不了的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

把科学分享给更多渴求的眼睛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抵达上海,现场参加论坛;哈维·阿尔特、安德烈亚·盖兹两位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参会阵容。

百位顶尖科学家云端会聚,百场论坛活动精彩纷呈,共同探讨“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同时立足于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致力青年成长三大任务,持续关注人类当前与未来面临的科技挑战,聚焦基础科学和源头创新,发布最顶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积极推动中外科学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平台。

跨越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难,促成三届论坛中顶尖科学家参与数量最多的一次论坛,如何、为何能做到这样的增长?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执行理事长裘正义介绍,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系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年度国际科学家论坛。

裘正义告诉记者,三届论坛是一个过程,第一届的确是蛮难的,但是通过前面两届的铺垫,科学界比较认同论坛,科学家们源源不断把朋友拉进来,圈子快速增长很正常。现在科学中心是慢慢往东方转移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趋势。这些科学家也有着对中国的认同,对上海的喜爱。因此,这届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克服了种种困难,跨地域跨时区,把科学家聚合在一端,显示了科学本身的力量和科学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是“科学无国界”精神的有力实践。

把蛋糕再做大一点,把科学分享给更多渴求的眼睛。本届论坛官方网站已正式上线,将提供71场活动、共计150小时的视频直播和回放,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科学盛会。所有场次均向公众免费开放。

集聚“科学天团”的顶尖思想交锋

随着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一场名副其实的科学马拉松开跑。以参会科学家开放讨论为最大特色的莫比乌斯论坛将贯穿会期3天,满载100多位顶尖科学家大开的脑洞。

人为什么要睡觉?包括海尔兄弟在内,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小朋友,同时也困扰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尽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钟揭秘者、昼夜节律研究的权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神经科学的一大挑战,也是非常有趣的问题。落到实地来说,就是如何让睡眠和昼夜节律更加有效。”

生物基因大测序呼唤跨学科合作。201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哈里斯·李文表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高质量基因组序列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对所有生命进行排序,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起源,也才能更加明确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纳米技术帮助人类变得更强。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费林加希望能够将纳米技术运用到人体上,建造微型的机器,帮助人类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这是一群敢用科学撬动地球的人。这是一群能用智慧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人。

议题设置上,第三届论坛紧扣科学界和大众关注的科学热点,亮点颇多。

面对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三届论坛特设病毒之战——世界顶尖科学家病毒峰会,共话人类对抗病毒的持久战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表视频演讲,倡导科学抗疫、共同抗疫。“硅谷教父”、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2015年阿尔伯尼医学奖得主谢晓亮,分别就人工智能、科学转化、生物医药和疫情防控等热门科学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第三届论坛还邀请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把脉疫情中的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复苏之途;紧随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热点,在量子科技、天体物理、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均设置了系列峰会;设立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前沿话题讲堂,邀请12个前沿科技领域的科学家,面向公众介绍最新研究进展,畅谈科学为人类带来的福祉。

“3天的时间远远不够”

论坛开幕当天,多项论坛成果集中发布;举行了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云启幕仪式;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揭牌;上海交通大学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基金会设立项目聚焦4个方向:科学交流类项目、青年发展类项目、科研转化类项目、科学教育类项目。为实现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这一重大平台功能,为中国承接世界科学中心的向东迁移、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作出独特贡献。

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内,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将与新片区战略同频共振,面向国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将“最先一公里”优势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动能,将顶尖科学资源与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融合起来,打造最符合创新规律的空间载体。

“时间不够!”裘正义说,我们迫切地感觉到一个纯粹的学术交流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在短短的3天内,哪怕科学家们连轴转,也无法将科学家的思想全部留下来。上海需要顶尖科学家。我们要留住人,争取能进一步带出一流的队伍。科学社区以及基金会的建设,有望把我们的思想有效转化,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好的项目、在论坛上比较热点的课题,未来都可能落到社区里进行一些实地研究。

论坛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科学交流平台,对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形成了很多良性互动。罗杰·科恩伯格在致辞中说:“上海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行动力,令人印象深刻!愿在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培育青年科学家等方面,进一步与上海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科学家们说,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我们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对科学的尊重,对科学家的欢迎。在上海举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持续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为大家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也是难得的良机。论坛的召开让上海这座“世界城市”变得更有吸引力。上海充满能量,是一座未来之城。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