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史志里的镇江:高陵往事

2020-10-25 21:57 镇江市社科联  

“(坚)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坚薨,还葬曲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相传是春秋时代吴国名将孙武的后代。其实,孙氏家族本出自社会下层。《宋书·符瑞志》云:“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以种瓜为业。”

孙坚十七岁时,随父乘船去钱唐(今浙江杭州),途中遇到海贼胡玉一伙劫掠了商人的财物,在岸上分赃。行人都吓得止步,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年少的孙坚却不顾父亲劝阻,持刀跳上岸,“以手东西指麾”。海盗们望见,以为他在指挥官兵来包抄,于是扔下财物四散而逃。孙坚奋力赶去,砍下一个海盗的首级而返。这一壮举,使孙坚“由是显闻”。

其后,孙坚因军功先后出任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盐渎原属临淮郡,时属广陵郡管辖,故城在今江苏盐城西北。今江苏省盐城中学校园内有一口古井,被称为“瓜井”,相传即是孙坚出任盐渎丞时所开凿。

黄巾起义爆发后,孙坚“募集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从军讨伐并屡立战功,被授以别部司马的官职。又因长沙盗贼区星叛乱,孙坚被诏拜为长沙太守。孙坚到任后,身先士卒,任用良吏,旬月之间即破贼成功,随后越境讨平零陵、桂阳贼乱,由此“三郡肃然”。孙坚亦因前后之功被朝廷封为乌程侯,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而此时的曹操只是一个典军校尉,刘备则刚刚当上平原县令。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京,天下为之大乱。当时湖南还未甚开辟,长沙僻在南方,与中原大局无甚关系,孙坚原本大可闭境息民,置境外之事于不问,但他听闻东诸侯起兵讨卓,立即起兵响应,参加了讨卓联军。《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期间,罗贯中把这段情节描写得非常生动,但其实却是用了移花接木的笔法,因为历史上斩杀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孙坚在与董卓军的交战中,先败后胜,大破董卓部将吕布、胡轸于阳人(今河南汝州),“枭其都督华雄等”。

初平二年(191)冬,孙坚奉袁术之命击刘表。刘表遣部将黄祖迎战于樊城、邓县之间。孙坚击破黄祖,追渡汉水,遂围襄阳。襄阳县,当时为刘表荆州治所。孙坚率部众攻打,刘表关闭城门坚守。夜里,刘表派黄祖潜出发兵,为孙坚所败,黄祖败走离襄阳十里的岘山,孙坚乘胜夜追,被黄祖的部曲兵士从竹木间用暗箭射杀。而据《英雄记》记载,孙坚是被石头砸中头部而死。虽然说法有异,但孙坚中伏而死是确凿无疑的。

孙坚死后,随其征战的侄儿孙贲“摄帅余众,扶送灵柩”,将他归葬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吴黄武八年(229)春,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并将其墓改称高陵。元《至顺镇江志》:“吴高陵,在吴陵港。武烈皇帝所葬……土人自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位置在今丹阳城西 15里的司徒镇大坟村。

孙坚为什么要归葬于曲阿呢?是因为他的父亲孙钟于东汉末年携全家从富春迁居到了曲阿,汲井水种瓜为业,曲阿已成为孙钟一族的常居地,所以后来孙策“载母徙曲阿”也即因此。关于孙钟,史书上还记载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一日有三个路过的少年向孙钟讨瓜吃,孙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少年们辞别时,为孙钟指点了一处地方,对他说,此处可作墓地,葬在那里后代当出天子。孙钟依言前行数十步,回首时三人已化作白鹤飞去。这个故事见录于《建康实录》《太平御览》《宋书·符瑞志》以及鲁迅《古小说钩沈》等,虽然细节略有不同,但梗概大体一致。

不过在镇江和丹阳的历代方志中,却有许多记载与这个传说相合。元《至顺镇江志》记载:“白鹤三仙庙,在县西十里钟离村。土人相传,孙钟设瓜之地,此庙最古。”清光绪《丹阳县志》更有多处记载:“孙钟墓在白鹤山。”“孙钟隐居不仕,种瓜于县西白鹤山,死即葬其地,坚父也。其宗迹颠末,人莫能窥。今每岁三月十五日,有司致祭于其祠墓。”“灌瓜井在县西十五里白鹤山。山有三仙庙,庙前有井。相传为孙钟灌瓜井。”如今孙钟墓已湮没,灌瓜井之白矾石井圈尚存。这些记录和遗迹为孙钟曾生活于丹阳提供了确切的佐证。

孙权对葬于曲阿高陵的父亲是非常怀念的。据《建康实录》记载,就在孙权去世的前一年,即吴太元元年(251)冬十一月,孙权已是重病缠身,但他还是抱病冒着严寒,“幸曲阿,祭高陵。”为父亲最后一次祭扫陵墓,并颁布大赦令以祈福。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方超

40

“(坚)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坚薨,还葬曲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相传是春秋时代吴国名将孙武的后代。其实,孙氏家族本出自社会下层。《宋书·符瑞志》云:“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以种瓜为业。”

孙坚十七岁时,随父乘船去钱唐(今浙江杭州),途中遇到海贼胡玉一伙劫掠了商人的财物,在岸上分赃。行人都吓得止步,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年少的孙坚却不顾父亲劝阻,持刀跳上岸,“以手东西指麾”。海盗们望见,以为他在指挥官兵来包抄,于是扔下财物四散而逃。孙坚奋力赶去,砍下一个海盗的首级而返。这一壮举,使孙坚“由是显闻”。

其后,孙坚因军功先后出任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盐渎原属临淮郡,时属广陵郡管辖,故城在今江苏盐城西北。今江苏省盐城中学校园内有一口古井,被称为“瓜井”,相传即是孙坚出任盐渎丞时所开凿。

黄巾起义爆发后,孙坚“募集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从军讨伐并屡立战功,被授以别部司马的官职。又因长沙盗贼区星叛乱,孙坚被诏拜为长沙太守。孙坚到任后,身先士卒,任用良吏,旬月之间即破贼成功,随后越境讨平零陵、桂阳贼乱,由此“三郡肃然”。孙坚亦因前后之功被朝廷封为乌程侯,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而此时的曹操只是一个典军校尉,刘备则刚刚当上平原县令。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京,天下为之大乱。当时湖南还未甚开辟,长沙僻在南方,与中原大局无甚关系,孙坚原本大可闭境息民,置境外之事于不问,但他听闻东诸侯起兵讨卓,立即起兵响应,参加了讨卓联军。《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期间,罗贯中把这段情节描写得非常生动,但其实却是用了移花接木的笔法,因为历史上斩杀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孙坚在与董卓军的交战中,先败后胜,大破董卓部将吕布、胡轸于阳人(今河南汝州),“枭其都督华雄等”。

初平二年(191)冬,孙坚奉袁术之命击刘表。刘表遣部将黄祖迎战于樊城、邓县之间。孙坚击破黄祖,追渡汉水,遂围襄阳。襄阳县,当时为刘表荆州治所。孙坚率部众攻打,刘表关闭城门坚守。夜里,刘表派黄祖潜出发兵,为孙坚所败,黄祖败走离襄阳十里的岘山,孙坚乘胜夜追,被黄祖的部曲兵士从竹木间用暗箭射杀。而据《英雄记》记载,孙坚是被石头砸中头部而死。虽然说法有异,但孙坚中伏而死是确凿无疑的。

孙坚死后,随其征战的侄儿孙贲“摄帅余众,扶送灵柩”,将他归葬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吴黄武八年(229)春,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并将其墓改称高陵。元《至顺镇江志》:“吴高陵,在吴陵港。武烈皇帝所葬……土人自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位置在今丹阳城西 15里的司徒镇大坟村。

孙坚为什么要归葬于曲阿呢?是因为他的父亲孙钟于东汉末年携全家从富春迁居到了曲阿,汲井水种瓜为业,曲阿已成为孙钟一族的常居地,所以后来孙策“载母徙曲阿”也即因此。关于孙钟,史书上还记载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一日有三个路过的少年向孙钟讨瓜吃,孙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少年们辞别时,为孙钟指点了一处地方,对他说,此处可作墓地,葬在那里后代当出天子。孙钟依言前行数十步,回首时三人已化作白鹤飞去。这个故事见录于《建康实录》《太平御览》《宋书·符瑞志》以及鲁迅《古小说钩沈》等,虽然细节略有不同,但梗概大体一致。

不过在镇江和丹阳的历代方志中,却有许多记载与这个传说相合。元《至顺镇江志》记载:“白鹤三仙庙,在县西十里钟离村。土人相传,孙钟设瓜之地,此庙最古。”清光绪《丹阳县志》更有多处记载:“孙钟墓在白鹤山。”“孙钟隐居不仕,种瓜于县西白鹤山,死即葬其地,坚父也。其宗迹颠末,人莫能窥。今每岁三月十五日,有司致祭于其祠墓。”“灌瓜井在县西十五里白鹤山。山有三仙庙,庙前有井。相传为孙钟灌瓜井。”如今孙钟墓已湮没,灌瓜井之白矾石井圈尚存。这些记录和遗迹为孙钟曾生活于丹阳提供了确切的佐证。

孙权对葬于曲阿高陵的父亲是非常怀念的。据《建康实录》记载,就在孙权去世的前一年,即吴太元元年(251)冬十一月,孙权已是重病缠身,但他还是抱病冒着严寒,“幸曲阿,祭高陵。”为父亲最后一次祭扫陵墓,并颁布大赦令以祈福。

来源:镇江市社科联

编辑:方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