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赵阳:扎根镇江江北“飞地”35年 变与不变都无悔无怨

2019-05-10 09:16

▲2016年1月,赵阳被评为第三届镇江最美警察

从镇江市区出发,经过长江路、润扬大桥、扬州苏北沿江高等级公路,再拐入新民大道,最后深入到一座与镇江隔江相望的半岛型沙洲,它南面靠江,东北西三面与扬州接壤。即便有了汽车,即便有了跨江大桥,但我们一路行程仍然要达到1个小时以上,这还是在一路顺畅的情况下。

之所以交代如此烦琐的过程,除了想说明它的偏远之外,更主要的是非如此便没有办法将新民洲——这块与镇江隔江相望沙洲的确切位置告诉很多年轻的镇江人。在这块面积只有22.5平方公里,人口才4000多人的“飞地”上,有一个全市公安局最小的派出所——新民洲派出所。

▲1987年,赵阳在当时的派出所大门前留影

“我的父亲从南农大毕业后,分配到连云港市灌云县东辛农场工作,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二次分配,我父亲老家是句容的,他就选择回镇江,按照‘农场到农场’的原则,就分到新民洲的共青团农场。”从赵阳的口音来看,的确夹杂着不同地方的方言。17岁高中毕业后,赵阳先后在农场做会计、干机修。进入公安则起于1985年农场内部的一次招聘。

当时农场共有三、四千号人,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和小作坊劳作,有下放知青,有当地原住民,有外地场圃调入的,人员成色越来越杂,打架斗殴、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与公安部门沟通,决定成立润州区公安分局新民洲派出所,资金全部由农场支出。在父亲“年轻人应该为老百姓多作贡献”的话语下,23岁的赵阳通过考试,成为新民洲的第一代警察。

当时的派出所一共5个人,都是在新民洲成长起来的。但作为镇江的一块“飞地”,他们始终有一股去外面冲一冲、闯一闯的念头。

“35年前的新民洲啊,真是一穷二白,通往场部的路还好一点,用石子铺了起来。到下面的8个中队,全是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赵阳对当年的情形记忆尤深,加上这里虽属镇江地区,但又一江相隔,其他三面被扬州包围,镇江想发展这里,有心无力,扬州的统一规划和发展似乎也和这块嵌入自己腹部的飞地无关。

▲1984年,共青团农场第一代身份证发放工作人员合影(后排中为赵阳)

当时5个人进公安时都有着美好的梦想,总想着有一天能够轮岗调入镇江市区,但现实给了他们无情的一击,“你们的工资是农场给的,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这笔支出和预算,不可能调到其他派出所和大队的。”这时,赵阳才明白自己是“合同制”民警。有人失望至极,不久就离开公安系统;留下4个人,继续守护着这片沙洲平安。

世事轮回。令赵阳他们想不到的是,1997年,根据上级政策,他们统一转为正式民警。当时,新民洲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相当部分老职工已经退休,随子女迁往镇江或者外地;而年轻人对新民洲的发展也缺乏信心,纷纷离开农场向外发展。农场常住人口迅速缩减为2000人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转隶为京口公安分局管理的派出所,是否有必须维持多人值守,已经是放在分局领导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答案很快出来。分局决定让赵阳一个人留守农场,其他3人全部分到其他派出所。

▲原先派出所办公用房(现已废弃)

时任分局政委苏平生找到赵阳谈话时,他沉默了。这里的条件极差,教学水平不高,为了小孩,他的妻子在镇江找了一份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一个人带着小孩。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他总是“置身事外”。带他来新民洲的父亲也于几年前随着女儿到镇江定居,原来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他也想调到市区,与家人相聚。但,这里的情况也十分明确,必须要有人坚守。

“我相信组织是经过慎重研究的,我服从安排,我就留下吧。也请组织放心,我会做好这里的工作!”

一诺千金。赵阳这一守,就是22年,而从1997年起,到2011年,这14年间,他是一个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他一个人承担起原来5个人的活。

▲1994年,新民洲派出所划归京口分局时,民警与联防队员在大门前合影(前排左二为赵阳)

“当年的条件差啊,1985年的时候,只有3间平房,我们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后来慢慢好了起来,增加了2间房。2012年,我们随场部迁入新的办公地点,一层楼,十几间房,这下办公条件好了,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说话间,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阵急雨倾盆而下。“这雨下的这么急,倒有点夏天的味道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赵阳顿时提高了嗓门:“以前的夏天是最难捱的季节,经常一到晚上九点,就停电。热的吃不消,就坐在派出所门口,摇扇子凉快凉快,可是乡下的花蚊子又大又毒,一叮一个大包,想进屋,热得又不行。经常进进出出,要折腾到凌晨两三点,实在瞌睡,也不管一身汗,还是浑身包,倒头就睡,一觉醒来,也就天亮了。”

随着办公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往事如烟去,尽付笑谈中,“你们可知道,新民洲的蚊子可是出了名的,人们常说‘新民洲的蚊子,三只炒盆菜’,估计也是高蛋白!”

▲2016年6月,赵阳被评为镇江市京口区首届劳模

2011年,随着中林集团的进驻,新民洲迎来百年一遇的发展时机。

站在码头,赵阳挥手一指,“看看,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破旧的轮渡港,连水泥路都没有,平时根本没有几条船来停!”而中林集团注入资金开展建设后,仅码头吊机就有23台,最大的可以吊抓5吨以上的货物。“别看新民洲小地方,目前可是全国第二的木材集散地,来自全球各地的木材在这里加工,然后再分运到其他地方。”

沉寂千年的沙洲再次热闹起来,仅在2016年,新民洲就建成了6个5万吨兼靠7万吨级长江泊位。2017年重点实施4个项目,推进木材初加工园三期、烘干区、熏蒸基地以及商贸服务区建设,总投资10亿元以上。新民洲的各项生活设施建设也日益齐全。道路四通八达,建设大菜场、配套商业街……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新民洲人口短时间内翻了一倍!

这一切,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共青团农场建设伊始,但时过境迁,治安问题接踵而来。为加强管理,2012年,新民洲派出所重新挂牌,民警也从3个人、4个人逐渐多了起来。

▲赵阳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入户调查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思想观念、生活习性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完全相反。”赵阳深知近年来的治安管理与以前有了根本不同,“在这里这么多年了,老辈都是看我长大的,小辈也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但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赵阳眼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渐渐有点陌生……

怎么办?老赵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入户走访查民情。白天走街串户,了解和处理老百姓“家长里短”;夜晚趁着外来务工人员回家休息的时候,切实掌握外来人员的实际住宿情况,甚至在休息的时候,还要陪洲上的老同志“唠嗑”……

从初入警时每天1、2起警情,到35年后的每天5、6起警情,老赵始终把化解矛盾、平息事端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深夜,累了,躺在宿舍里聆听窗外的江风,想着还有两家的纠纷没有解决,睡不着……”“处理纠纷”是赵阳平日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从平房到楼房,办公环境在变;从清一水的知青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新民洲的居民构成在变;从每天骑自行车下乡到驾驶警车巡逻,出行方式在变;从一部手摇电话到视频专网,通讯方式在变;在寂静千年到繁忙港口,新民洲的一切都在变……

但有一样没有变:赵阳的手机号。1380528****,这是老赵二十多年前买的第一部手机时就使用的号码,从2G到4G,手机在换,号码不变!

“这个号码可不能改,大家都记得这个,每天还不知道接到多少个求助、咨询电话,一改就麻烦大了。”这是赵阳对乡亲们的承诺,这个号码就是新民洲居民心目中的“110”。

▲1995年,宋君诚所长上任时全所民警合影(左一为赵阳)

1997年,新民洲划属九里街派出所管理,赵阳作为唯一一名民警,常年驻守在江外沙洲上。“每周回去一趟,一般是周五下午回去,周六、周日休息下,周一去九里街派出所参加例会,然后就回新民洲。到了汛期,形势比较紧张,只能一个月回去一次了。”

每周回家一次,对于赵阳来说,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更多的时候,他刚踏上市区的土地,手机响起,他不得不返回新民洲。

“1999年左右,当地有两个兄弟,出资购买了一块场地,在署名时闹起了矛盾。老四认为自己出资多,应当在协议中明确多占份额;老大认为是自己找人谈下来的,人家是给自己面子,要多占份额。”赵阳谈起这起持续一年多的兄弟阋墙,不禁摇了摇头,这两兄弟争执不休,经常周末打斗,这时候,家人只好打电话给唯一能够服住他们的“赵警官”了。矛盾是暂时平息了,可老赵的回家团聚也泡汤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洲将原来的8个中队全部撤除,居民们实行集中居住,“民心小区,共分3小块,46幢楼房”。为了便于居民办事,派出所在小区内设立了警务站。我们随老赵到警务站参观时,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期期艾艾,总跟在赵阳后面。

“老王,不要烦了,我回头就帮你把事办了!放心!”随后,老赵很自然地从这男子手中拿走了一张银行卡?!

▲2016年,赵阳(中)帮助流浪在外20多年的老王回家

怎么回事?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老赵打开了话匣:老王,出生在新民洲,30来岁时流浪外地,多年没有音讯。2016年,在多地警方的配合下,老赵在扬州市宝应县找到了他,把他接回离开了20年的家,这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他只能与姐姐共同生活。但长期流浪在外的习惯,他与姐姐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老赵又安排他另觅住处,并为他办理了低保。按规定,每个月700多元的低保费需要到江苏银行领取,而新民洲并没有银行。一水横陈,老王又找到赵阳,赵阳就利用难得的回家机会,帮他取钱。“他就相信老赵一个人!”社区干部王德锅说,他和赵阳自小共同成长在新民洲。

▲老王将银行卡交给赵阳,请赵阳帮其取款

岁月流渐,“小赵”已经变成了“老赵”,大到治安建设,办理案件,小到走街串户,和百姓家长里短,他从没有懈怠过,他真正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这片沙洲。(全媒体记者 解斐 通讯员 何志斌  倪水俊)

编辑:何冰

59

▲2016年1月,赵阳被评为第三届镇江最美警察

从镇江市区出发,经过长江路、润扬大桥、扬州苏北沿江高等级公路,再拐入新民大道,最后深入到一座与镇江隔江相望的半岛型沙洲,它南面靠江,东北西三面与扬州接壤。即便有了汽车,即便有了跨江大桥,但我们一路行程仍然要达到1个小时以上,这还是在一路顺畅的情况下。

之所以交代如此烦琐的过程,除了想说明它的偏远之外,更主要的是非如此便没有办法将新民洲——这块与镇江隔江相望沙洲的确切位置告诉很多年轻的镇江人。在这块面积只有22.5平方公里,人口才4000多人的“飞地”上,有一个全市公安局最小的派出所——新民洲派出所。

▲1987年,赵阳在当时的派出所大门前留影

“我的父亲从南农大毕业后,分配到连云港市灌云县东辛农场工作,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二次分配,我父亲老家是句容的,他就选择回镇江,按照‘农场到农场’的原则,就分到新民洲的共青团农场。”从赵阳的口音来看,的确夹杂着不同地方的方言。17岁高中毕业后,赵阳先后在农场做会计、干机修。进入公安则起于1985年农场内部的一次招聘。

当时农场共有三、四千号人,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和小作坊劳作,有下放知青,有当地原住民,有外地场圃调入的,人员成色越来越杂,打架斗殴、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与公安部门沟通,决定成立润州区公安分局新民洲派出所,资金全部由农场支出。在父亲“年轻人应该为老百姓多作贡献”的话语下,23岁的赵阳通过考试,成为新民洲的第一代警察。

当时的派出所一共5个人,都是在新民洲成长起来的。但作为镇江的一块“飞地”,他们始终有一股去外面冲一冲、闯一闯的念头。

“35年前的新民洲啊,真是一穷二白,通往场部的路还好一点,用石子铺了起来。到下面的8个中队,全是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赵阳对当年的情形记忆尤深,加上这里虽属镇江地区,但又一江相隔,其他三面被扬州包围,镇江想发展这里,有心无力,扬州的统一规划和发展似乎也和这块嵌入自己腹部的飞地无关。

▲1984年,共青团农场第一代身份证发放工作人员合影(后排中为赵阳)

当时5个人进公安时都有着美好的梦想,总想着有一天能够轮岗调入镇江市区,但现实给了他们无情的一击,“你们的工资是农场给的,其他地方根本没有这笔支出和预算,不可能调到其他派出所和大队的。”这时,赵阳才明白自己是“合同制”民警。有人失望至极,不久就离开公安系统;留下4个人,继续守护着这片沙洲平安。

世事轮回。令赵阳他们想不到的是,1997年,根据上级政策,他们统一转为正式民警。当时,新民洲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相当部分老职工已经退休,随子女迁往镇江或者外地;而年轻人对新民洲的发展也缺乏信心,纷纷离开农场向外发展。农场常住人口迅速缩减为2000人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转隶为京口公安分局管理的派出所,是否有必须维持多人值守,已经是放在分局领导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答案很快出来。分局决定让赵阳一个人留守农场,其他3人全部分到其他派出所。

▲原先派出所办公用房(现已废弃)

时任分局政委苏平生找到赵阳谈话时,他沉默了。这里的条件极差,教学水平不高,为了小孩,他的妻子在镇江找了一份临时工,一边打工,一边一个人带着小孩。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他总是“置身事外”。带他来新民洲的父亲也于几年前随着女儿到镇江定居,原来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现在就剩下他一个人。他也想调到市区,与家人相聚。但,这里的情况也十分明确,必须要有人坚守。

“我相信组织是经过慎重研究的,我服从安排,我就留下吧。也请组织放心,我会做好这里的工作!”

一诺千金。赵阳这一守,就是22年,而从1997年起,到2011年,这14年间,他是一个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他一个人承担起原来5个人的活。

▲1994年,新民洲派出所划归京口分局时,民警与联防队员在大门前合影(前排左二为赵阳)

“当年的条件差啊,1985年的时候,只有3间平房,我们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后来慢慢好了起来,增加了2间房。2012年,我们随场部迁入新的办公地点,一层楼,十几间房,这下办公条件好了,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说话间,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阵急雨倾盆而下。“这雨下的这么急,倒有点夏天的味道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赵阳顿时提高了嗓门:“以前的夏天是最难捱的季节,经常一到晚上九点,就停电。热的吃不消,就坐在派出所门口,摇扇子凉快凉快,可是乡下的花蚊子又大又毒,一叮一个大包,想进屋,热得又不行。经常进进出出,要折腾到凌晨两三点,实在瞌睡,也不管一身汗,还是浑身包,倒头就睡,一觉醒来,也就天亮了。”

随着办公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往事如烟去,尽付笑谈中,“你们可知道,新民洲的蚊子可是出了名的,人们常说‘新民洲的蚊子,三只炒盆菜’,估计也是高蛋白!”

▲2016年6月,赵阳被评为镇江市京口区首届劳模

2011年,随着中林集团的进驻,新民洲迎来百年一遇的发展时机。

站在码头,赵阳挥手一指,“看看,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破旧的轮渡港,连水泥路都没有,平时根本没有几条船来停!”而中林集团注入资金开展建设后,仅码头吊机就有23台,最大的可以吊抓5吨以上的货物。“别看新民洲小地方,目前可是全国第二的木材集散地,来自全球各地的木材在这里加工,然后再分运到其他地方。”

沉寂千年的沙洲再次热闹起来,仅在2016年,新民洲就建成了6个5万吨兼靠7万吨级长江泊位。2017年重点实施4个项目,推进木材初加工园三期、烘干区、熏蒸基地以及商贸服务区建设,总投资10亿元以上。新民洲的各项生活设施建设也日益齐全。道路四通八达,建设大菜场、配套商业街……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新民洲人口短时间内翻了一倍!

这一切,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共青团农场建设伊始,但时过境迁,治安问题接踵而来。为加强管理,2012年,新民洲派出所重新挂牌,民警也从3个人、4个人逐渐多了起来。

▲赵阳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入户调查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思想观念、生活习性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完全相反。”赵阳深知近年来的治安管理与以前有了根本不同,“在这里这么多年了,老辈都是看我长大的,小辈也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但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赵阳眼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渐渐有点陌生……

怎么办?老赵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入户走访查民情。白天走街串户,了解和处理老百姓“家长里短”;夜晚趁着外来务工人员回家休息的时候,切实掌握外来人员的实际住宿情况,甚至在休息的时候,还要陪洲上的老同志“唠嗑”……

从初入警时每天1、2起警情,到35年后的每天5、6起警情,老赵始终把化解矛盾、平息事端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深夜,累了,躺在宿舍里聆听窗外的江风,想着还有两家的纠纷没有解决,睡不着……”“处理纠纷”是赵阳平日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从平房到楼房,办公环境在变;从清一水的知青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新民洲的居民构成在变;从每天骑自行车下乡到驾驶警车巡逻,出行方式在变;从一部手摇电话到视频专网,通讯方式在变;在寂静千年到繁忙港口,新民洲的一切都在变……

但有一样没有变:赵阳的手机号。1380528****,这是老赵二十多年前买的第一部手机时就使用的号码,从2G到4G,手机在换,号码不变!

“这个号码可不能改,大家都记得这个,每天还不知道接到多少个求助、咨询电话,一改就麻烦大了。”这是赵阳对乡亲们的承诺,这个号码就是新民洲居民心目中的“110”。

▲1995年,宋君诚所长上任时全所民警合影(左一为赵阳)

1997年,新民洲划属九里街派出所管理,赵阳作为唯一一名民警,常年驻守在江外沙洲上。“每周回去一趟,一般是周五下午回去,周六、周日休息下,周一去九里街派出所参加例会,然后就回新民洲。到了汛期,形势比较紧张,只能一个月回去一次了。”

每周回家一次,对于赵阳来说,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更多的时候,他刚踏上市区的土地,手机响起,他不得不返回新民洲。

“1999年左右,当地有两个兄弟,出资购买了一块场地,在署名时闹起了矛盾。老四认为自己出资多,应当在协议中明确多占份额;老大认为是自己找人谈下来的,人家是给自己面子,要多占份额。”赵阳谈起这起持续一年多的兄弟阋墙,不禁摇了摇头,这两兄弟争执不休,经常周末打斗,这时候,家人只好打电话给唯一能够服住他们的“赵警官”了。矛盾是暂时平息了,可老赵的回家团聚也泡汤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民洲将原来的8个中队全部撤除,居民们实行集中居住,“民心小区,共分3小块,46幢楼房”。为了便于居民办事,派出所在小区内设立了警务站。我们随老赵到警务站参观时,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期期艾艾,总跟在赵阳后面。

“老王,不要烦了,我回头就帮你把事办了!放心!”随后,老赵很自然地从这男子手中拿走了一张银行卡?!

▲2016年,赵阳(中)帮助流浪在外20多年的老王回家

怎么回事?看到我们疑惑的眼神,老赵打开了话匣:老王,出生在新民洲,30来岁时流浪外地,多年没有音讯。2016年,在多地警方的配合下,老赵在扬州市宝应县找到了他,把他接回离开了20年的家,这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他只能与姐姐共同生活。但长期流浪在外的习惯,他与姐姐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老赵又安排他另觅住处,并为他办理了低保。按规定,每个月700多元的低保费需要到江苏银行领取,而新民洲并没有银行。一水横陈,老王又找到赵阳,赵阳就利用难得的回家机会,帮他取钱。“他就相信老赵一个人!”社区干部王德锅说,他和赵阳自小共同成长在新民洲。

▲老王将银行卡交给赵阳,请赵阳帮其取款

岁月流渐,“小赵”已经变成了“老赵”,大到治安建设,办理案件,小到走街串户,和百姓家长里短,他从没有懈怠过,他真正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这片沙洲。(全媒体记者 解斐 通讯员 何志斌  倪水俊)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