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护理团队中的“特种兵”

©原创 2019-05-21 11:15

今日镇江讯 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吃不按时,睡不定点;没有周末,更没有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在江大附院急诊科,55人的护理团队犹如一支“特种兵”队伍,活跃在这个高强度、高风险的“无硝烟战场”,凭借精湛的急救技术、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与死神竞速。

从事急诊科工作,就好比奔跑在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附近,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送来的患者是什么情况,这里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具备着“脚下生风”的独特技能。由于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对自己的病情预判严重,患者及其家属焦躁的心情很容易转接给医护人员,“在急诊科,没挨过患者骂、患者家属打,就算是中了大奖!”戏谑背后,反映的却是作为急诊医护的心酸和无奈。很多时候,他们都选择一边默默忍受,一边为患者治疗和护理。

对于急诊科医护而言,支持他们常年坚守在这个“高压”环境中治病救人的重要原因,除了步入医学院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还有就是患者及其家属的那一句“感谢你们的抢救”,每当听到这一句话,这些能够清楚记得每一位患者的姓名、病情信息、用药剂量、护理侧重点的白衣天使,对自己所受的委屈,几乎都会全然“失忆”,也因为这句话,让大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急诊科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诊室内。“要做得更好,走得更远,让人人学会急救,人人享有健康。”护士长杨丽萍如是说。

前不久,在座无虚席的报告厅里,突然响起了沉闷的倒地声,紧接着,尖叫声、呼喊声四起……类似这一急救技能社会课上的惊险场景,在急诊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演”一次。这个由“80后”“90后”组成的护理团队,根据不同的人群、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培训场地,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比如给小朋友做急救培训,他们会租来玩偶服,排练了情景剧;去厂矿企业,他们还特意增加烧伤、骨折等意外伤害的技能培训;去交警大队,他们模拟车祸现场情境的急救措施……新颖的培训方式深受青睐,不少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前来预约。

三年多来,江大附院急诊护理团队,利用本就不宽裕的业余时间,面向大众普及科普知识,数十个社会课堂现场,数千个受众,收听到了护士引领健康的声音。多姿多彩的培训课件、一本厚厚的培训笔记、每一节课后学员的收获反馈,都是团队的财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发挥江大附院急诊科护理优势,最大限度辐射带动周边急诊护理水平提升,既是患者对护理服务多元化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卫健系统对护士队伍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作为省级、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经过多年高要求的“传帮带”,已培养省、市级专科护士190人。2017、2018连续两年承担起医疗援藏重担,2位专科护士在雪域高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当地藏胞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援助。

“生命不息,步履不停”在江大附院急诊科不只是一句口号,在这里,无论是高年资的护士长,还是新入职的年轻护士,无一不被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在“团结、进取、专业、高效”团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家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如今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镇江市青年文明号、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实习基地、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诸多荣誉加身。目前已拥有省级专科护士6人,市级专科护士5人,硕士3人。中华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1人,省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市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各1人。护理团队多人参与省级、市级课题研究,主持院级课题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每年发表论文10篇以上,多次在全国、省内论文交流。(孙卉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30

今日镇江讯 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吃不按时,睡不定点;没有周末,更没有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在江大附院急诊科,55人的护理团队犹如一支“特种兵”队伍,活跃在这个高强度、高风险的“无硝烟战场”,凭借精湛的急救技术、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与死神竞速。

从事急诊科工作,就好比奔跑在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附近,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送来的患者是什么情况,这里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具备着“脚下生风”的独特技能。由于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对自己的病情预判严重,患者及其家属焦躁的心情很容易转接给医护人员,“在急诊科,没挨过患者骂、患者家属打,就算是中了大奖!”戏谑背后,反映的却是作为急诊医护的心酸和无奈。很多时候,他们都选择一边默默忍受,一边为患者治疗和护理。

对于急诊科医护而言,支持他们常年坚守在这个“高压”环境中治病救人的重要原因,除了步入医学院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还有就是患者及其家属的那一句“感谢你们的抢救”,每当听到这一句话,这些能够清楚记得每一位患者的姓名、病情信息、用药剂量、护理侧重点的白衣天使,对自己所受的委屈,几乎都会全然“失忆”,也因为这句话,让大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急诊科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诊室内。“要做得更好,走得更远,让人人学会急救,人人享有健康。”护士长杨丽萍如是说。

前不久,在座无虚席的报告厅里,突然响起了沉闷的倒地声,紧接着,尖叫声、呼喊声四起……类似这一急救技能社会课上的惊险场景,在急诊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演”一次。这个由“80后”“90后”组成的护理团队,根据不同的人群、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培训场地,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比如给小朋友做急救培训,他们会租来玩偶服,排练了情景剧;去厂矿企业,他们还特意增加烧伤、骨折等意外伤害的技能培训;去交警大队,他们模拟车祸现场情境的急救措施……新颖的培训方式深受青睐,不少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前来预约。

三年多来,江大附院急诊护理团队,利用本就不宽裕的业余时间,面向大众普及科普知识,数十个社会课堂现场,数千个受众,收听到了护士引领健康的声音。多姿多彩的培训课件、一本厚厚的培训笔记、每一节课后学员的收获反馈,都是团队的财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发挥江大附院急诊科护理优势,最大限度辐射带动周边急诊护理水平提升,既是患者对护理服务多元化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卫健系统对护士队伍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作为省级、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经过多年高要求的“传帮带”,已培养省、市级专科护士190人。2017、2018连续两年承担起医疗援藏重担,2位专科护士在雪域高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当地藏胞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援助。

“生命不息,步履不停”在江大附院急诊科不只是一句口号,在这里,无论是高年资的护士长,还是新入职的年轻护士,无一不被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在“团结、进取、专业、高效”团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家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如今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镇江市青年文明号、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实习基地、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诸多荣誉加身。目前已拥有省级专科护士6人,市级专科护士5人,硕士3人。中华急诊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1人,省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市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各1人。护理团队多人参与省级、市级课题研究,主持院级课题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5项。每年发表论文10篇以上,多次在全国、省内论文交流。(孙卉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